北京青年报
光明网评论员:让更多“挖姜男孩”的人生充满无限可能
光明网 2023-08-09 08:05

当邮递员将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姚胜旺背着刚从地里挖的姜回来,手上沾满泥土,在快递签收单下写下自己的名字。今年秋天,他即将启程,跨过大半个中国,去大连理工大学报到就读,同时实现自己“看海”的人生愿望。

姚胜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寒门”,简短的媒体报道就足以勾勒出这个家的贫寒情况。家里六口人,父亲有肢体残疾,母亲在外打零工,哥哥在市里政府部门做志愿者。在别的孩子可能忙着四处旅游、购买“开学三大件”的时候,姚胜旺在挖姜之余,每天做9个多小时的家教,辅导八九个孩子。难以想象,在那么多个苦读的日子里,他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与煎熬。

每年暑假,我们都能读到很多个“鲤鱼跳龙门”“寒门出贵子”的故事,就在前不久,少年在工地搬砖时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新闻还引发不小的讨论,但当这样的故事再次出现,我们依旧会为此感动,甚至热泪盈眶。

多少人在少年的故事里,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许身处不一样的贫寒,或者家庭经济条件的困窘,或者心理精神承压不小,抑或者家庭关系遭遇危机,但仍用尽全力向上游,穿越狂风和暴雨,为自己搏出了一个未来,打开了一片天空。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在有机会掌握自己人生的机会当口,自己竭尽全力了,那就是青春无悔。

从“不能输在起跑线”到各种“鸡娃”“内卷”攻略,舆论场中喧嚣的这些论调一度煽动并加剧了不少父母的教育焦虑。人们依旧愿意相信,高考仍是十分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它最大限度赋予了个体通过教育实现阶层流动的可能性。但人们也似乎在众声喧嚣中接受了这样的假设:一个孩子在教育的金字塔上能爬多高,更多取决于家庭所能给予的经济和文化资本。那些在教育起点就因经济社会地位而无法获取更平等资源的孩子,很难成功对抗这种劣势带来的影响。

但姚胜旺们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认知,让更多人看到,文化资本并不一定需要通过代际传递来获得,同样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创造,从而改变自身所处的劣势环境。而他们所展现出的心性品质、抗逆力,正是其中的制胜因素。这或许让人们更有勇气打破过去被视作当然的那些规则和定论,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束缚,在更舒展也更自在的状态下,参与孩子的成长。

我们在为跳过龙门的姚胜旺抚慰和鼓掌之余,也不禁思索,那些没能顺利跳过龙门的少年呢?让更多姚胜旺能挣脱人生初始条件束缚脱颖而出,除了个体的不认输不放弃外,还需要更强有力的教育资源投入与资源调配的支撑。多年来,国家层面通过制定“国家专项计划”“国家助学贷款”“筑梦计划”“自强计划”等政策及计划,给予了贫困地区的不少孩子人生向上的希望和机会。所有人都期望,这样的关注和努力可以也应该更多些,让每一个梦想都被珍视,每一个人生都充满无限可能。

编辑/张丽

相关阅读
夜读|懂得留白的人生,后劲更足
猫姐能量圈 2024-01-18
夜读|守住自己的人生节奏
猫姐能量圈 2023-12-18
体育特长生入选清华特奖:在人生旷野追寻无限可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5
普通家庭学子的努力与不易应当被更多“看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9
让每个孩子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3-03-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