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用电子产品哄孩子折射“第一任老师”失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10 16:30

边吃饭边看动画片、大人孩子一起刷手机、孩子一哭闹就给平板……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32名0-6岁儿童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1%的受访家长感到身边喜欢用电子产品哄孩子的家长多。41.2%的受访家长感到,家长引导小孩科学用眼的意识普遍较弱。(6月9日《中国青年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0-6岁儿童,由于家长陪伴较多,家长的言行自然对孩子影响最大。家长的正确行为,对孩子是正向引导,反之,家长的错误行为,对孩子是负面影响。譬如,家长自己整天抱着手机不放,会对孩子形成不良示范;家长用手机哄孩子,容易让孩子沉迷手机。这么浅显的道理,竟然有不少家长没有真正弄懂。

上述调查显示,84.1%的受访家长感到身边喜欢用电子产品哄孩子的家长多。这么高的比例令人吃惊。而且,82.6%的受访者指出,身边不少家长持有“只有电子产品能哄住娃,不给玩不行”的观点,其中“不给玩不行”,从某种程度来说,部分家长已经给孩子惯出坏毛病,或者说不少孩子玩电子产品已经上瘾了。这样的调查结果让人深为忧虑。

电子产品变成家长哄孩子的重要“玩具”,一方面是因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孩子喜欢看喜欢玩的内容,不论是网络游戏还是动画片、短视频等,具有诸多娱乐元素,都对孩子们极具诱惑力。另一方面,不少家长对于电子产品对孩子的不良影响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加之缺乏哄娃技巧和经验,于是把电子产品当成“哄娃神器”。

去年,国家卫健委疾控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儿童青少年近视低龄化问题仍然突出,2020年监测显示,全国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都超过9%,最高的达到了19.1%。这与0-6岁儿童家长对孩子视力健康重视不够有关。当不少家长都用电子产品哄孩子,儿童近视率升高不奇怪。专家指出,0-6岁是近视早干预的关键期,但不少家长却反其道而行。

电子产品除了容易伤害儿童视力外,还容易对儿童产生其他不良影响。有研究显示,在0-3岁期间过度屏幕暴露会影响儿童的认知控制能力,进而影响总智商水平以及注意力发展,并导致多动行为增多。部分孩子沉迷于手机后,性格变得孤僻,乃至患上抑郁;还有的孩子因为玩手机与家长矛盾重重甚至走向极端,这都与家长早期教子无方有关。

既然家长是自家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首先,要意识到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容易对视力、心理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其中,近视是不可逆的。家长应该避免或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而不是助长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其次,如何哄娃是一门学问,家长需要投入时间精力掌握这门学问,而不是以简单、懒惰的心理用手机哄孩子。

坦率地说,用电子产品来哄孩子,折射出家长既对孩子身心健康不负责任,也对孩子习惯、性格、思想培养不负责任。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既需要家长们自省,也需要通过家长学校、父母课堂,对失责家长进行精准教育。我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已经提出,到2030年中国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希望加快落实。

文/张海英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家长别急,原因+解决办法在这里→
人卫健康 2024-04-21
儿童青少年如何使用电子产品?家长应该了解这些
北京儿童医院妇儿中心 2024-04-03
儿童青少年如何使用电子产品? 家长应该了解这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5
“屏幕暴露”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觑
工人日报 2023-09-12
@家长 保护孩子视力 要做到这3点
央视新闻 2023-06-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