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近日针对未经许可擅闯保护区行为开展严厉打击专项行动。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中部,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完好,既有高山峡谷、瀑布飞泉原始森林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有苗族的民俗风情和古战场遗迹等人文景观。自然保护区历史上未受到第四纪冰川侵袭,成为许多古老孑遗生物的避难所,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据现有记录,各类生物近5084种,是贵州省植被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中亚热带森林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珍稀动植物资源保存较多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无可替代的生态价值,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近期,雷公坪区域秋季景观尤为迷人,吸引了大量户外爱好者前往徒步旅行,而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保护区的行为可能破坏野生动植物区域栖息环境,引发森林火灾,污染生态环境,对生态平衡造成难以估量的长远影响。此外,保护区内地形复杂、天气多变,通信信号覆盖极差,擅自进入极易导致迷路、失联、受伤甚至坠崖身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救援难度极大。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介绍,为守护辖区生态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1月21日至23日,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对外来人员入区开展活动管理的通告》要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开展打击外来人员非法闯入保护区开展徒步旅行或探险专项行动。通过执法人员在陡寨、红阳草场、西江等通往雷公坪的主要路口设置检查点,实行全天候轮班值守,并通过无人机空中巡查、监控探头路口巡视、护林员林中巡护等,严密排查未经批准拟进入保护区人员,依法依规严厉查处非法入区人员,坚决遏制非法入区行为。
本次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余人次,成功劝返徒步旅行者79人,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对未经批准擅自入区的23人作出了行政处罚并给予批评教育。此外,要求被处罚人员在各自所在的户外活动群或微信朋友圈公开发布保护区相关管理规定,以此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增强公众法律意识,起到“处罚一人、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震慑效果。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示,除保护区原住居民及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外,凡拟进入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开展活动,或需前往缓冲区、核心区从事科研活动的单位与个人,必须事先获得管理局批准后方可进入。否则,将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胡克青
校对/葛冬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