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的今天,如何让老年人“老而不衰”、活得健康有尊严,已成为医疗与社会服务共同关注的核心课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医务社工部自2021年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医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以“老年抗衰弱”为关键切入点,持续在基层社区开展专题小组服务。今年8月,在西城区卫健委医政科的支持下,医务社工部将这套成熟的社区干预项目成功推广至全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贴心的健康服务送到老年人家门口,走出一条“医院引领、社区联动、全民受益”的创新之路。
复兴医院医务社工部主任李晶晶介绍,作为西城区较早开展此项工作的医疗机构,医院一直为患者提供多元的就医支持与志愿服务。目前,社工部由两名专职社工、一名专业督导及近百名志愿者组成。除心理疏导、生活关怀等常规服务外,团队依托老年科、康复科等优势资源,逐渐将重心聚焦于“老年抗衰弱”。
“复兴医院作为三级综合医院,老年科是重点科室之一。面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问题,我们看到太多长者因衰弱走向失能,这不仅是个人之痛,更是家庭与社会之重。”李晶晶表示,抗衰弱不能单靠药物,许多锻炼方法和健康理念需要融入老人的日常生活。
如何将专业的医学共识转化为老年人听得懂、学得会、做得来的日常实践?医务社工督导王宏宇带领团队,依据《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结合临床专家建议,精心设计出“老年抗衰弱小组课程”。
“整套课程共8节。我们把抗衰弱的七大核心要素——营养、运动、心理健康、生活方式、防跌倒、防药物误用、防认知症,分别设计成独立而生动的小组活动。最后一节为‘生命回顾课’,邀请长者分享长寿智慧,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抗衰闭环。”王宏宇介绍。课程设计注重互动与实践,避免枯燥的理论宣讲,让老年人在沉浸中学习。例如在营养课上,社工发放膳食宝塔图,由老人亲手粘贴对应食物图片,在游戏中掌握知识;运动课上,则借助专业道具,现场指导有氧、柔韧、抗阻与平衡四类训练,带领老人使用拉力带、练习直线行走。“组员间互相鼓励、彼此带动,形成持续的‘小组动力’,”王宏宇说,“我们不仅是在上课,更是在营造一个共同成长的氛围。”
在西城区卫健委医政科的牵头下,复兴医院承办了“西城区2025老年抗衰弱社区干预联合行动”动员大会,将成熟的老年抗衰弱小组模式向全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
“我们开放所有课件、流程与方法,并对基层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王宏宇表示,“今年9月至11月,各社区至少完成了15轮小组活动,部分单位还结合自身特色作了创新。”项目成效显著,既提升了老年人的健康素养,也增强了社区医院服务的“温度”与“黏性”。不少社区更将小组活动与家庭医生签约相结合,推动居民从“被动看病”转向“主动健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胡克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