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初期运营部分完成竣工验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6 10:37

11月2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获悉,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以下简称“副中心交通枢纽”)初期开通运营部分日前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为年底将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京帆”每年可节约采光用电约48.6万度

所谓初期开通运营部分包括京唐城际北侧的7条线。昨天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副中心交通枢纽现场看到,白色的京帆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飘逸。进入地下一层,阳光透过屋顶的薄膜洒在地面上,整个枢纽内部光线充足。副中心站枢纽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地上建设了标志性建筑——“京帆”屋盖。“京帆”屋盖融入城市花园,衔接城市绿轴,形成独特景观,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打造檐下绿色城市会客厅。

“该屋盖采用‘一构双层’体系,由上部钢结构屋盖和下部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气枕膜屋面两部分组成,通过设置穿孔遮阳板,平衡冷热负荷,精细化控制室内的光热环境。”项目负责人介绍,经测算,这种体系每年可减少热负荷520万千瓦时(约为3200台家用空调夏季制冷量);节约采光用电约48.6万度。

首次采用“中深层地热技术”供暖系统

作为超级枢纽工程,副中心交通枢纽建筑规模相当于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站三座火车站建筑面积之和。未来项目将实现“四网融合”“八线交汇”的功能,整合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四大路网,与京唐城际、地铁6号线等八条轨道交通无缝衔接,并穿插互融多项提升旅客乘车体验的配套工程,兼具规模宏大、功能融合、系统复杂等特点。

为落实高标准“双碳”目标,副中心站枢纽采用多能耦合、多源支撑、清洁再生能源优先的能源供给和管控策略。例如,采用了“中深层地热技术”,成功建成北京地区首个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热泵供暖系统试验井,创新绿色能源“北京方案”。同时还采用了“冰蓄冷技术”,通过高效电制冷及冰蓄冷储能,蓄冰量16万冷吨时,可为约189万平米建筑供冷,并每年为华北电网减少碳排放约4.5万吨。

副中心站枢纽规绿色出行比例可达90%。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的停车区均按100%配装充电设施,其它区域按50%配装充电设施,方便新能源汽车使用,有效推进绿色节能。

缓坡设计助力残疾人车站内无障碍通行

工程规模如此宏大,为验收带来了不少挑战。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轨道工程监督八室主任聂俊珑介绍,“此次验收创新采取了分阶段推进方式,将竣工验收各项工作内容,科学分解到结构验收阶段、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聚焦各阶段核心目标,为消防验收打好前置基础。”在结构验收阶段,重点关注涉及安全的混凝土结构的实体检验。在单位工程验收阶段,重点聚焦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技术资料完整性的“双达标”,坚持“随时发现、立即整改”,为后续的竣工验收和消防验收创造基础条件。

进入竣工验收阶段,验收重点转向工程管理资料的归集,以及单位工程验收阶段发现的问题整改完成后,无障碍、绿色节能、标识等各专项功能的效果检验。以无障碍验收为例,市住建委聘请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加入验收环节,最大程度优化出行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周折,提供便捷的换乘选择和落客地点,方便乘客就近换乘、多点落客。“整个车站内部采用缓坡设计,坡度只有2.3%,残疾人搭乘无障碍电梯进入车站后,可以在不用外人帮助的情况下,实现无障碍通行。”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交通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张昊介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刘忠禹

相关阅读
北京副中心站即将正式交付 揭秘“京帆”搭建新技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27
城市副中心站枢纽预计年底具备投运条件
北京青年报 2025-07-02
北京环球影城北综合交通枢纽预计上半年完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26
北京今年将基本建成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4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交通枢纽年底主体工程完工,明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0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9条配套道路年底完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28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明年投入使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3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交通枢纽主体工程结构施工已完成85%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