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跨越十年的 “还款故事” 在网络上温暖刷屏,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等官方平台纷纷转发点赞,让 “善意传递” 成为热议话题。在这场跨越10年的善意传递中,网友收到了曾在高中时为患病的梦雅父亲捐出 50 元善款与暖心祝福。这份迟来的诚信与感恩,不仅戳中了无数人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更让大家看到了大病求助平台中双向奔赴的温暖。
大病筹款的底色,从来都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善意。就像那位为白血病女儿发起水滴筹的母亲,在筹到 4 万元救命钱后,又陆续收到陌生人的额外转账。她一一记下了大家的善意,还郑重承诺 “将来有能力了,一定回馈这份恩情”。在水滴筹上,这样坚守底线的求助者不在少数。他们带着绝望而来,被陌生人的善意托起,却始终保持着最质朴的真诚,不愿多占一分善意,这份清醒与感恩,让每一笔捐款都有了更厚重的意义。
在水滴筹平台上,每天都有新的求助信息发布,也都有新的善意在涌动。今年夏天,曾身患白血病的安徽霍山学子金正林顺利参加高考,并最终以647分的高考成绩被“985”高校,湖南大学录取。从一名患白血病的少年,到考上名牌大学,离不开金正林一家人的努力和坚强,也离不开爱心众筹的托举和护佑。
六年前,14岁的金正林被确诊出急性白血病。为了治疗,他的妈妈两次在水滴筹平台发起筹款。经过3年的治疗,康复后的金正林重新回到校园。而让人动容的是,2024年11月,金正林一家作出一个决定,将589092元善款退回给了28689位爱心人士。这一举动感动全网,更多的陌生人为他们送去了祝福。
2020年,丁瑛在丈夫遭遇车祸后,借助水滴筹渡过难关,待丈夫康复且自身有了收入后,她决定退还善款。2023年2月,她将 18.3 万元善款原路退还给到每一个捐款人,并发布状态致谢。她说:“把筹到的善款还回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并没有把这个举动想得很伟大或很值得夸赞。”此后,她还组建了三个满员的脑损伤病人家属群,方便大家交流互助,同时以自己和蒋力的名义,资助 7 名贫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学费。
在丁瑛的帮助下,蒋力在白板上写下:“谢谢大家对我们的捐助”
与丁瑛有着相似经历的苗彦彦,在16岁确诊重症肌无力,因病重在水滴筹平台发起筹款,获3565位好心人12万余元救助,让她度过了危急时刻。彦彦康复之后心里非常感激,并且心里想着一定要把这个钱还回去。此后,苗彦彦在自己的朋友圈卖起了新疆特产,一笔一笔攒够了钱,将善款全额退还。
善意的传递,从来都不止于 “受助” 与 “捐助” 这一瞬间。有人多年来坚持为水滴筹上的陌生求助者捐助,不图回报,只愿为困境中的家庭送去一丝希望;有的人在得到帮助之后度过难关,身体康复之后主动又将善款全部退还;也有患者在康复后,转身成为水滴筹的顾问,主动帮助其他病友整理材料、发起筹款,将曾经收获的温暖加倍传递。
这些发生在水滴筹平台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最动人的人间善意。正如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点赞的那样,善意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一场接力赛,在每一次善意流转中,滋养出更多诚信与善良。
编辑/胡克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