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晚,在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决赛中,由马龙、王楚钦领衔的北京队3比1战胜樊振东、许昕坐镇的上海队,这也是北京男乒继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后,再次获得男团冠军。值得一提的是,当晚37岁的马龙在双打、单打中独得两分,顺利完成最后一块金牌拼图,完美实现全运会金牌大满贯。
自2003年入选国家队至今,马龙的职业生涯已跨越22年。从青涩稚嫩的少年成长为国乒的领军人物,再到如今担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六边形战士”马龙的征途早已刻满荣光。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他助力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赢得团体金牌,这也是他个人斩获的第六枚奥运金牌,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在世锦赛与世界杯的赛场上,他同样战绩斐然,成为首位实现双圈大满贯的选手,并被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官方认定为乒乓球领域的“GOAT”(史上最伟大球员)。他的每一次挥拍,每一次坚持,都在向世界展示着他那永远燃烧的热爱之心,他不仅是国乒队员学习的榜样,更激励着无数乒乓球迷。
马龙辉煌成就的背后,离不开超凡的自律。他常年保持着宿舍与训练馆两点一线的规律生活,在训练馆中,他总是最早到达、最晚离开的那一个。无论是日常训练、伤病治疗、贴球拍、换海绵,每一处细节,他都严格遵循既定的计划。周末,当许多职业选手选择放松调整时,马龙依然坚持训练,空旷的场馆中常常只有他独自挥拍的身影。
岁月更迭,但努力却始终如一。正是这份二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坚持与热爱,构筑了马龙难以被复制的传奇冠军之路。据北京乒乓球队总教练张雷透露:“马龙从小训练就极为刻苦,晚上还喜欢看书,特别好学。有一次乒超联赛期间,他发着38.5度的高烧仍然坚持上场。训练中他从不懈怠,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不练到满意绝不休息。”
赛场之外,马龙的角色也在不断拓展。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11月10日在广州召开,授予马龙等161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个人”称号。今年4月,中国乒乓球协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马龙为乒协副主席。马龙说,他将更关注项目的梯队建设,因为这是国乒长盛不衰的根本,他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年轻运动员。
去年10月30日,马龙还获得了国家和地区奥林匹克委员会协会颁发的杰出运动生涯奖,他也是首位获得国际奥协ANOC杰出运动生涯奖的乒乓球运动员。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顶尖竞技实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多年来深耕乒坛、传承体育精神的嘉奖。对此马龙表示:“我很幸运,因为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找到了我对乒乓球的热爱,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奥运舞台上竞争。因为我一直有这个梦想,我愿意为这项运动付出我的一切,从来没有放弃过。”
在职业生涯屡创佳绩的同时,马龙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他多次参与各类慈善活动,向贫困地区学校捐赠乒乓球器材,并亲自指导孩子们打球技巧。他通过切实的行动传递着体育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影响着更多的人。
10月20日,马龙迎来了自己的37岁生日。他在社交媒体上低调发文:“在学习的氛围中度过生日,格外有意义。‘我和我的球台’项目已步入第十年,感谢大家一路相伴,我们继续携手前行。”自2016年起,每年的生日之际,“我和我的球台”公益捐赠都成为马龙最为牵挂的事。对此他感慨道:“从当时自己的一个简单心愿,到如今球台捐赠活动即将进入第十年,球台承载着大家的爱,去到了很多地方;过去这些年,我们一起学习、成长,看到有更多的学校收到球台、孩子们因此接触到乒乓球喜欢上这项运动,我很开心,也从中收获了继续向前的动力。”
在37岁生日当天,马龙一早就在训练馆挥汗如雨,全力备战十五运会,这份极致的热爱与超凡的自律,正是他能够长期保持巅峰状态的秘诀。作为全运会的“五朝元老”,他在往届赛事中累计收获4金3银4铜。其中,他在2013年和2017年两度夺得男单冠军,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位实现男单卫冕的乒乓球运动员。在全运会舞台上,他已集齐男单、男双与混双项目的金牌。
本届赛事,马龙仅参与团体项目角逐,向着自己从未获得的男团金牌发起挑战,追求职业生涯最后一块冠军拼图。对众多球迷而言,这或许是“六边形战士”在全运舞台的最后一舞,大家既充满期待,也满怀不舍。
男团决赛,第一盘双打比赛中,马龙搭档黄友政战胜许昕/周恺,为北京队先拔头筹。第三盘比赛,马龙再度披挂上阵,以11比4、13比11、14比12直落三局零封周恺,拿下关键一分。随着王楚钦3比0战胜许昕,北京男乒自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之后,时隔32年再次获得团体金牌。
拿下这场胜利,马龙也成为首位获得过全运会男单、男双、混双和男团金牌的运动员。这一刻,马龙不仅集齐了全运会金牌的最后一块拼图,更以行动证明:只要心怀热爱,就永远是当打之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周学帅
编辑/徐钊 汪浩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