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 砥砺品格 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常伴孩子成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9 21:28

11月19日上午,新时代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湖南长沙举办。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代表、评委代表及获奖作品编辑代表先后发言,分别从创作实践、理论评论、编辑出版等方面为新时代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捕捉平凡童年的时代精神

周敏创作的小说《胡同也有小时候》获得了本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小说讲述了生长于北京钟鼓楼胡同的少年侯森森,与一位身世神秘、被称作“老刀”的邻居相遇的故事。老刀沉默寡言却身怀绝技,执意收森森为徒,将祖传的木雕手艺悉心相传。中轴线上的钟鼓楼与藏着无数传言的胡同,在刻刀下一一苏醒,成为可触可感的城市记忆。

周敏及其获奖作品《胡同也有小时候》

座谈会上,周敏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儿童文学写作者的心路历程。她称自己从事文学创作已有二十余载,但她的长篇小说创作是伴随新时代前行的。“真诚”的立场、“善意”的内核与“审美”的追求是她参与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三个精神坐标。在她看来,新时代儿童文学观的最大突破在于其‌题材的丰富与表达的开放。这就要求作家要主动沉入广阔的生活现场,创新捕捉平凡童年中蕴含的同情瞬间与时代精神。

要有中国气质的童年表达

李姗姗的获奖作品《器成千年》是一部将个体梦想与中华文明相交织的童话,以小人物的追梦故事,映照中华文明的博大与恒久。书中通过对古蜀国祭祀、作坊、器物制作等场景的描写,将三星堆文化具象化、生活化,让厚重的文明更灵动。在李姗姗看来,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本身就是一种“文明的再现”——被埋藏的器物重见天日,象征着文明的延续与再生。

李姗姗及其获奖作品《器成千年》

座谈会上,李姗姗还表示,“赓续中华文脉”,靠的不只是考古发掘、博物馆展陈,也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或许儿童文学将成为这场转化中既温柔又有力的一环。“今天,我们谈到‘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我想,‘高质量’三个字,不该只是印刷精美、销量可观,更应该是‘有文化根脉的想象力’,是‘有中国气质的童年表达’。”李姗姗称,这是新时代儿童文学写作者的时代使命。

创造互动性强的科幻作品

贾煜的获奖作品《改造天才》是一部科幻文学。在她看来,当下的儿童生长在信息爆炸、人工智能初显、太空探索的时代,属于“数字原住民”一代人。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早已不局限于身边的花草树木、小猫小狗,而是延伸至浩瀚的宇宙、深邃的微观世界、机器人的情感、虚拟与现实边界的思考。“他们需要的儿童文学,尤其是科幻作品,不再是简单化的科技名词堆砌或脱离现实的天马行空,而应该是想象力与科学性交融的作品、人文关怀与未来视野并存的作品、契合童心且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贾煜坦言道。

贾煜及其获奖作品《改造天才》

她还认为,当下科幻题材本身对叙事方式、视觉呈现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作者需要深入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情感需求和审美趣味。同时创作也要与时俱进,主动去贴近现在孩子们的语言、思维与情感世界,以孩子们容易理解和喜爱的方式,呈现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又可以与绘本、漫画、有声剧、乃至VR技术紧密结合,创造出互动性强的阅读体验,吸引更多孩子爱上阅读,感受文学与科技结合的魅力。

保留一颗孩童之心的态度 

王璐琪的获奖作品《守护神》以真实历史为背景,讲述战乱年代一群少年坚守莫高窟的动人故事。在老师鸿先生外出求援后,面对饥寒与动荡,本地学徒与被收留的孤女们信守承诺,以生命守护千年壁画,直至茫茫雪夜中终于等回老师与救援队伍。作品用冷静克制的笔触,致敬这些为人类文明瑰宝奉献青春与生命的守护者,他们的坚守与牺牲应当被时代铭记。

王璐琪

座谈会上谈及创作体悟,王璐琪称,现实题材儿童小说要反映现实,作家需要具备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敢于直面危机,给出具有知识分子骨鲠精神与智性的“作家方案”之态度。在她看来,儿童文学的年龄分层很细,其中少年或者青年写作的作家应该更具备一种智慧,即见识过世间万物,仍然保留一颗孩童之心的态度。儿童文学作家之所以受人尊重的原因,正是因为这种发自内心的爱与责任,托举与热心。

引导题材内容多元化趋势

作为本届获奖作品《白夜梦想家》的责编,吴浩指出,新时代的儿童文学早已超越了“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或单纯的校园故事。编辑需要敏锐地捕捉并引导内容的多元化趋势,需要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与自我认同。题材可以涉及焦虑、孤独、同伴压力、家庭变故等,以温柔而真诚的方式,帮助小读者理解并接纳复杂的情绪。《白夜梦想家》正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本届获奖作品《白夜梦想家》的责编吴浩上台发言

吴浩还发现,当下儿童文学行业有一个“甜蜜的烦恼”,即市场繁荣、品种繁多,书的包装越来越精美,家长越来越重视儿童阅读等等,这是“甜蜜”;同时也存在同质化竞争、作品流量焦虑,对“教育意义”的片面追求,以及对真正文学品质的忽视,这是“烦恼”。怎么才能抛下“烦恼”,实现儿童文学的高质量发展?她觉得关键要回归“儿童文学”本源,守正创新,用“心”去做书。

展现新时代少儿精神风貌

座谈会最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在讲话中指出,本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选,是对新时代儿童文学的一次全面检阅。获奖的18部作品生动展现了少年儿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深深扎根现实生活土壤,以鲜明的导向性引导少年儿童感悟生活、砥砺品格。通过此次评奖,我们真切地看到,新时代儿童文学在创作、出版、阅读、传播各个环节都展现出生机蓬勃的景象。缤纷的题材、多样的风格、炽热的情感、驰骋的想象,都一点一滴化作养分,浇灌出新时代儿童文学百花园的姹紫嫣红。

他还强调,儿童文学作家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善于从古代神话、经典传说、历史故事中汲取灵感,并运用当代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现中华美学魅力与文化精神。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必然应当贴着儿童写,书写新时代少年儿童火热的生活和丰富的情感,聚焦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塑造更多典型性、时代性人物形象,让孩子们在作品中能够看到自己的生活,受到精神的鼓舞。

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儿童文学出版联盟成立

座谈会上还举行了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儿童文学出版联盟成立仪式,将联合全国少儿出版领域优秀出版机构,推动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推广全链条的深度融合与广泛合作,共同助力新时代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

摄/王纪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刘忠禹

相关阅读
2025中国文学盛典・儿童文学奖之夜 获奖作家分享暖心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1
回顾|2025中国文学盛典·儿童文学奖之夜
中国作家协会 2025-11-20
今晚8点 共同见证儿童文学奖荣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0
2025中国文学盛典·湖南文学周在长沙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9
《2025中国文学盛典·儿童文学奖之夜》下周四直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6
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揭晓 产生18部获奖作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5
50多位学者作家共聚《儿童文学》笔会,探讨中短篇儿童文学创作现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3
曹文轩、高洪波等呼吁,希望孩子们能读到更多幽默儿童文学作品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