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珍妮
11月13日 星期四 晴
晨雾还未散尽,我们已踏着晨光奔赴恐龙蛋化石遗址公园。踏入园区的瞬间,仿佛穿越回亿万年前的白垩纪——脚下的石板路蜿蜒向前,两侧的科普长廊里,一个个圆润的恐龙蛋化石模型整齐排列,有的嵌在岩石断面中,有的单独陈列在恒温展柜里,蛋壳上的纹路清晰可辨,仿佛还残留着远古生命的温度。
讲解员带着我们走到一处露天发掘现场,黄土覆盖的斜坡上,数十枚真实的恐龙蛋化石静静沉睡,它们或聚或散,定格着千万年前的生命密码。“这里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之一,每一枚化石都是地球的珍贵馈赠。”老师的话语在耳畔回响,我俯身凝视,指尖轻触冰凉的玻璃防护罩,忽然懂得:这些沉默的石头,和北上的清流一样,都是跨越时空的信使,一个诉说着远古地球的生机,一个承载着当代中国的奇迹。同行的同学纷纷拿出笔记本记录,相机快门声与讲解员的解说声交织,成了晨雾中最动听的旋律。
午后的阳光愈发炽烈,我们再次来到丹江口大坝,与昨日的远观不同,今日的近距离探访更显工程的磅礴。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坝体上“南水北调 功在千秋”的八个大字愈发清晰,钢筋混凝土铸就的墙体巍峨矗立,如巨人般守护着一泓清水。站在坝腰的观景台,脚下是奔腾东去的江水,浪花拍打着坝体,卷起白色的泡沫,远处的汉江与丹江交汇处,水面开阔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
技术人员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大坝的防洪、发电、调水原理,当听到“大坝每年可向下游输送百亿立方米清水,保障沿线数亿人用水”时,身边传来阵阵赞叹。我触摸着坝体上粗糙的纹理,想起昨日在展览馆看到的移民故事,忽然明白:这座钢铁巨坝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奇迹,更是无数人奉献与坚守的见证。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与恐龙蛋化石上的纹路遥相呼应,一个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一个是人类的匠心独运,共同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篇章。
傍晚返程时,夕阳为大坝镀上一层金边,恐龙蛋公园的远古回响与大坝的滚滚涛声在脑海中交织。这一天,我们读懂了石头里的生命密码,也读懂了大坝中的家国情怀——研学路上的每一步,都是与历史、与自然、与时代的深情对话。
文/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初二(7)班 赵珍妮
编辑/胡克青
校对/李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