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轨道》恰如一首“美丽的散文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4 16:00

时间:1月9日

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

活动:2024年布克奖获奖作品《轨道》中文版新书发布会

与谈人:北京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轨道》中文版译者、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林庆新,中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永淳。

第37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刚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落下帷幕。作为出版行业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的图书订货会都会吸引大量观众参展。在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展区,2024年布克奖获奖作品《轨道》中文版新书发布会座无虚席。

布克奖被誉为“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轨道》一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国外售出3万册,广受好评。作者萨曼莎·哈维是2019年以来第一位获得布克奖的女性作家,《轨道》则是布克奖历史上第一部以太空为背景的小说。中译出版社在2022年引进《轨道》,并于2023年《轨道》在国外上市后,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翻译和出版工作。《轨道》中文版的出版集中译社的语言与翻译优势于一体,是优秀文学作品“引进来”的典范。

对于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来说,《轨道》给他一种既陌生又亲切的感觉,他现场展示了读《轨道》所做的笔记,可见密密麻麻的字迹填充在书页空白间。李洱说,作者讨论了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人和他人、人和世界、人和地球的关系以及地球和宇宙的关系,并把这个主题完全打开。书中非常真实地描写了6名宇航员在空间站的生活,他们在太空中的所想所感,以及对地球的思考和想念,可以让读者在另一种时间、空间维度和历史条件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李洱还谈到,作者和译者文笔之精粹达成了一种澄明的境界,很多片段可以媲美梭罗式散文诗,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多方面的享受。书中的人物、结构清晰,内容纯净、思想深刻,不仅适合成年人,也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作为译者,林庆新在翻译《轨道》的过程中,对语言的打磨和考虑尽量做到极致。他表示,译者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感受,并且随时检索一些太空的相关知识,整本书翻译下来是一种美的享受。作者哈维试图用一种“自然写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本书。6位宇航员,24小时绕地球16圈的航行,是一种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他难忘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地球每自转一圈,都是对人类政治的一个蔑视。”在太空上看到的地球非常完美,但实际上人类生活的地球中存在着很多不完美。从时间角度看,人类在地球上的存在也是十分有限的,作者是从另一种高度看待地球,对人类社会展开深入的思考。萨曼莎·哈维的写法十分独特,融合了科幻小说、自然小说、普通小说的因素,但却又无法用某一种题材来定义,书中描写的场景不断切换,恰如一首“美丽的散文诗”。

2024年是地球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节点。李洱认为,《轨道》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促使人们从另一个维度思索多种问题。书中的6位宇航员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背景,空间站中的生活使他们成为了真正的呼吸命运共同体。人类的整体性、整全性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得到了充分诠释。而在空间站中,他们发现太阳和地球既是中心的中心,也是边缘的边缘,中心和边缘这样的二元结构消失了,地球上的国境线也消失了。

刘永淳深以为然,他说,书中以绕地球的16圈为章节,一会儿轨道上升,一会儿轨道下降,铺陈在读者眼前的,是各个山川大陆河流、狂风暴雨,甚至台风的形成。人们目睹地球上发生的一切,一点一点的变化都尽收眼底。在太空中俯瞰地球,它仿佛是一只趴在那里呼吸着的温柔动物,让人不忍心去控制。这给我们以启示,只有在我们回望地球时才知道我们是谁,才知道为什么地球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勉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