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社恐”的人里,有你么?
团结湖参考
2024-11-08
+ 关注

脱口秀演员于祥宇吐槽,在刷心理学博主之前,他只是个普通青年,刷完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一身的心病。其实这些心理学博主和“白大褂”博主都是一个套路,他们从医学教材中摘下几个标签来,然后就等着网友们来认领。而且自己给自己看的病,往往越看越觉得对症,小品《卖拐》里范伟就是这样忽忽悠悠就瘸了。

不过我们要分清的是,真正的心理医生和网上那些心理博主不是一回事,真正的心理疾病和把某个疾病的特征泛化、批量制造病人也不是一回事,真有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批量制造病人,说到底还是为了让你买他的课、看他的书。

这几年被批量制造最多的心理疾病,可能就得数“社交恐惧症”了,以及和这个概念相关的什么浓人淡人、I人E人,几乎人人都说自己“社恐”。在心理学上,确实有社交恐惧症这个疾病,但是有着专业的诊断标准。绝大部分人嚷嚷的社恐,其实更多是不想和亲戚见面,不想参加公司团建,不想和陌生人接触等等。与其把这些叫做社交恐惧,其实不如说是我们这代人更希望保持自己独处的空间。

这不但不是一种病,反而可能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上一代人为什么需要那么多人际交往呢,或许因为那时候经济社会不够发达,人们需要通过人际关系网,来获得生存发展资源。比如盖房子需要请左邻右舍帮忙,婚丧嫁娶必须得有亲戚帮衬。人如果脱离了那张关系网,在社会上可能寸步难行,所以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维持一定的社交频率。

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可以脱离传统社交网络,通过社会资源的不同分配方式而获得自我发展。人们的生活不必再依靠熟人之间的帮忙和被帮忙,这才有可能保持一定的个人独立空间。这种相对疏离的人际关系,其实是社会进步带给我们的自由,不但不是什么病,某种程度上说还是很“奢侈”的。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是不要社交,而是不喜欢过去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社交。比如亲戚、同学、同事这些社会关系,是没办法主动选择的,大家之间有社会关系,并不意味着彼此的价值观、兴趣都契合。而三观不合的人因为节日、工作等原因硬要凑在一起,还不得不交流,的确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这可能才是很多人说自己社恐的真实原因。

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年轻人的社交正在转向以价值观和兴趣为中心的“弱社交”。他们嘴上说怕见陌生人,可能回头就穿上汉服和“同袍”们出现在各个景区打卡,陌生人怎么注视也不紧张;骑行队和徒步群里的人,其实互相之间也不认识,但是并不妨碍他们一起度过周末;听说养猫的人还会带上自己猫聚会,主人之间一下午说不了几句话,但并不尴尬。

这些社交活动以兴趣爱好为连接点,结束之后或许也会互相留联系方式,感觉投缘的人也会发展成好友。但这种方式没有强迫性,不会对彼此的生活过度介入。这样的社交少了实用功利,多了真诚随性,能涵养情操、放松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发展进步后,才有条件出现的。

网络时代干啥都喜欢跟风,人们喊着社恐,不少也只是凑热闹而已。但人类毕竟是群居动物,需要相互靠近取暖,这是最根本的人性,无可违扭。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许多选择,独处无妨,但如果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出来,置身于更广大的人群之中,一定会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发现原来人间值得。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于永杰)

相关阅读
生活|《总有话说》一本给社恐人士量身定制的说话宝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0
新知|你会因为不够优秀而自卑吗?如何与比自己优秀的人相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9
新知|你会因为不够优秀而自卑吗?如何与比自己优秀的人相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9
青话|你是那种“社交中过度客气的人”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2
青话|你是那种“社交中过度客气的人”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2
解开焦虑的绳索 让“社恐”年轻人舒服做自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7
“浓”“淡”之间没有人知道你会变得多么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4
已读乱回:年轻人应对亲戚“拷问”新技巧?
中国青年报 2024-02-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