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教育部发布的《新一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足球运动成为今年的新增本科专业之一。足球运动专业所属为体育学类,修业年限4年,学位授予门类为教育学,布点高校包括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河海大学等30所高校。
足球运动专业与此前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下设的足球专项,在课程上有何变化,培养目标又有何不同?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副院长任定猛,围绕足球运动专业的前景和意义进行解答。
学生能力更全,职业资质更高,竞争力更强
在北体大校园的操场上,足球运动专业的学生们正在进行传球主题的教学实践课,一名学生化身“教练员”,一边观察,一边适时指导其他同学训练;约15分钟后,另一名学生“教练员”登场,带领同学们完成相同主题,不同方法的训练。此时,教师作为教练员培养的“讲师”,在旁边观察和评估学生“教练员”的教学表现——这是北体大新增设的足球教学训练实践与理论课程的一幕。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新设专业后,学校在原有通识类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英语、体育概论等)、专业必修课程(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等)外,继续加大了足球实践必修课程比重,课程涉及5个学期、共计800学时。同时,将训练设计、体能训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以及赛事组织等内容模块化融入课程中。
“这门课是提高学生们教学、训练、执裁以及专业相关能力的核心课程。”任定猛告诉北青报记者,课程学习中,学生在掌握项目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角色”(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等)的实践,强化竞技能力,提升教学、训练、执裁等职业能力。
根据专业毕业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考核合格后可以获得亚足联/中国足协C级教练员等级证书及中国足协足球一级裁判员等级证书。据任定猛介绍,拥有以上证书的学生,不仅可以到学校去任教,还有资格执教相应年龄段的业余队、专业队或是职业俱乐部梯队,执裁青少年赛事,或业余赛事,优秀者还可以推荐参加全国级别的赛事。“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也实现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相融通。”任定猛说到。
完善足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任定猛认为,目前,国内足球人才培养存在体系不够完善、基层高水平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足球运动专业的设立,就是要培养理论素养高、技能水平好、教学能力强、专业视野宽,未来能在学校、专业运动队、体育俱乐部等单位胜任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组织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足球专业人才。
“足球运动专业的开设,对足球普及、人才培养、训练竞赛以及项目学院建设等方面将发挥一系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探索高水平足球人才兼顾学练的贯通化培养方面意义重大。”任定猛表示,目前学校在与行业协会、俱乐部等社会机构合作共建,一方面搭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便是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在不同培养主体下,实现足球人才从事竞技体育的职业发展与文化学习的学业教育相融通。比如,在贯通化培养机制的创新方面,如何实现一名学生既可以在职业俱乐部梯队训练(或其他机构),同时又能为其提供全过程的学业保障与支持。
毕业生更具专业性 就业市场多元化
30所院校的足球运动专业毕业生,能否被市场所消化,他们的就业前景又是如何?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前,北体大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下设的足球专项毕业生,约60%会从事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工作,其他集中在教育行业服务人员、教练员、继续进修等方向。近几年,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各地校园足球特色校的建设工作,此类学校对足球师资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更全面。因此,具有长期系统的训练经历、高水平竞赛经验、又接受过高等教育,既懂项目又懂教育规律的足球专业人才更加符合基层足球师资的需求。
“更多拥有专业教育能力的高水平教练型师资走进学校或青训机构,也能够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和高质量发展。”任定猛说到。
未来除了进入中小学执教外,毕业生也会面临更加多元化的就业市场。
在北体大足球运动专业的选修课程中,还新增了足球比赛表现分析、体能测试与评估、机能评定与营养、运动队管理、职业体育、足球媒体传播等模块课程。“学生经过在校理论学习,校外实践实习后,在大四阶段还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选择不同方向或模块的课程进一步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拓展专业能力。”据任定猛介绍,从未来发展型就业方向看,毕业生可以从事社会体育机构行政人员、社会俱乐部以及职业俱乐部梯队教练、体能教练;从未来潜在就业方向看,可从事足球运动表现分析师、足球康复师、足球经纪人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