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儿
在北魏拓跋珪时期就被当做军事要塞的地方,建一座嵌入山体的“观察哨”,老古人还真是敢想敢干!
但远眺悬于恒山峭壁之中,总长不过30多米的悬空寺时,却有些失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壮观嘛,徐霞客感叹“天下巨观”倒也罢了,怎么就能让我们的李白李大诗仙在提笔“壮观”二字时,竟激动到“壮”字上面多加了一点?
然而到了近处再一瞅,远观如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的悬空寺,却大有凌空欲飞之姿。这架势,难怪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十大超乎常理的‘危’建筑之一”。
险、奇、巧、奥,这座曾让令狐冲在此快意恩仇的“空中寺院”,经过千百年的不断修缮,不知是否能达到北魏时期天师道长寇谦之在去世前的遗训中设想的那般,但顺着狭仄的楼梯攀梭寺院,头顶陡崖,脚悬峭壁的刺激,怕是也会让你如《笑傲江湖》中的方证一样叹一声:“造此楼阁之人当真妙想天开……”
特别没想到的是,远眺色彩并不丰富的悬空寺,置身其中才发现被修缮得如此斑斓,各路“神仙”在此打架的寺院在红黄绿的加持下,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奇妙感顺势而生。后面一个庙里还在“八仙过海”,前面一个庙就成了“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三位大咖召开高端会议的场所……北魏时期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方寸间活灵活现。只可惜很多彩色木雕佛头被盗走,不然,更“壮观”。当地人相信,寺里神仙、佛祖齐全,是悬空寺千百年来幸免于战火的重要原因。
领略了“选址之险”“建筑之奇”,再看看“结构之巧”。1500年前的老古人就能巧妙地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借岩石暗托,让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令小巧玲珑的寺庙层次丰富、小中见大,这还不算巧夺天工?
再看看“设计之奥”。只有走进寺里,方可明了这么大的一个寺庙是如何被“挂”在悬崖之中的。“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但你以为仅靠脚下一根根斜插在岩石里,感觉风一吹就会倒的细柱子就能支撑起整个寺庙吗?怎么可能!
往上看,奥妙全在“飞梁”上。这可不是简单的飞梁,而是咱老祖宗自制的“膨胀螺丝”。对,整个寺庙没有一颗钉子及螺丝,但这又不是简单的榫卯结构。若不是上世纪90年代整修悬空寺,发现插入岩石的横梁怎么都拔不出来,直到工人凿开洞眼才发现里面竟嵌着一根木楔子,后人都不知道老古人有多聪明。您瞅,里大外小,横梁再插进去,可不就更坚固了吗?
老古人的聪明之处又何止这一点。上千年的木头直到今天仍不腐朽,怎么做到的?首先寺庙选用的是经过桐油浸泡的铁杉木,不仅坚硬,还可以防虫防腐;其次,寺庙建在山坳里,每天日照时间只有2-3小时,这就很好地防止了木头氧化。
下去时途经一处露天山洞,大热天的站在此处,风呼呼地,像在吹天然的电风扇。原来靠里面的一条道穿过山体,与外面通往山下的另一条道形成了一个闭环,所以风吹到这儿便快速旋转起来。你说老古人咋这么懂力学呢!也不奇怪,早在西汉末年老古人就发明了风车。
回到山下,回望这座“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山体“浮雕”,想到的不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首李白李大诗仙的《夜宿山寺》,而是一直琢磨,这设计建造悬空寺的老古人,难不成是吃菩提树下的果子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