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秋风起,秋意已渐浓。
清爽的金秋,是丰收的时节。
一年以来,万物有所播种,有所耕耘,有所坚持,有所奋发。
就好比人生,努力一程,才终有所获。
努力这种事情,是要讲究方法的;
成功这种结果,是要耐心等待的。
特别喜欢稻盛和夫的一段话:“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想着一步登天,任何事情都是有过程的。每天只要能进步一点点,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必然会有新的突破。”
在2024年的最后三个月里,让我们共同解锁自我成长的密码,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明确目标,努力耕耘
曾国藩说过:“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
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目标越明确,人的注意力便越聚焦。
民族英雄岳飞自幼家贫。
生逢乱世的他,从小靠着乡邻的资助,跟随陕西名师周桐学习武艺。
在这个过程中,他亲眼目睹山河破碎、民生凋零,便萌生了以武艺报国的志向。
人生有了方向,便心中了然,剩下的,就是长途跋涉。
寒来暑往,岳飞苦练不辍。
终于在名师的指点下,练成了“岳家枪”。
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大多数人的愿望。
但只有明确目标,付出努力,才能让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特别喜欢一句话:“心中有目标, 脚下有力量。”
越是那种具体的、可衡量的目标,便越是有助于我们保持前进动力和方向感。
很多时候,或许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毫无方向的前进,不仅蹉跎了光阴,也辜负了自己。
广泛阅读,充实内在
宋真宗赵恒《劝学诗》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从古至今,多读书、读好书,都是提升自我的途径之一。
阅读,能够带给我们力量,滋养心灵,丰盈精神。
不过,读书也要遵循一定的方法;不然,读得再多,也难有收获。
正如明朝理学家胡居仁所说:“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读书需要按照一定步骤,逐渐有所加深,切不可一味贪多、求快。
如果忽略了读书过程中的精读细研,读的数量虽多,却对个人成长没有丝毫助益。
范围上,读书不仅要精深,还要广泛。
工作繁忙,找不到太多闲暇时间进行阅读,可以在通勤的路上利用碎片时间听书、看书。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世界越是喧嚣,我们越是需要用书籍充实头脑,维护内心的一片清净。
外出旅行,审视自我
明人董其昌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可以提升才识,远行可以丰富阅历。
趁着闲暇之余,卸下负担,背上行囊,选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走一走。
在旅行的过程中放慢节奏,调整心态,审视自我。
这未尝不是一种成长。
钱锺书在《围城》中说:“旅行是一场冒险,最后我们遇见了自己。”
旅行不只是为了看那山山水水、放松心情,更是要通过路途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进行观察和反思。
就像作家房琪说的那样:“当跋涉过岁月与山河,挣扎过月亮与六便士,旅行成为身体和灵魂的一部分后,你会发现自己想要什么样的风景,什么样的生活,继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找到你自己,这才是旅行的意义。
发展技能,扩展副业
老话说:“技多不压身。”
学到的技能越多,个人的发展空间就越大。
乐于学习技能、更新自我,就容易在人生困窘处,为自己谋得一条出路。
发展副业,并不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思潮。
我们的老祖宗,就有不少人,凭借着“副业技能”,逐渐走上“人生巅峰”。
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一度官职低微,收入微薄。
为了养家糊口,韩愈便靠着自己的技能,养活了一家老小。
而他的技能,就是为人撰写墓志铭。
这项工作,要求文采过人、书法精妙,这些条件,恰好韩愈全部具备。
正所谓:“一技在身,胜过万两黄金。”
在这个情况多变、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副业为我们增添了抵御生活风险的勇气。
平衡心态,拒绝内耗
《人民日报》说:“成长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最终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
很多时候,让人感到痛苦的是,不是自我与外界的较量,而是自我内部的无法和解。
无止尽的内耗,远比外在的压力更耗人心神。
这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平衡心态的本事。
要有勇气,把脆玻璃心磨成身经百战的毛玻璃。
张小娴说:“耕耘就已经是一种收获,耕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能够让你进步的,不是收获而是享受,正如奋斗已经是征服。”
正如同十月秋风凉,一日冷似一日,成长路上难免也有挫折。
可是那又怎样?
享受每一秒,活在当下,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
▽
不是所有的鲜花都在春天盛开。
正如不是所有的成功,都会在同一个时刻到来。
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急不得、躁不得。
唯有静候时间,它才是最终的答案。
人生的果实,终会在金秋最美的时刻,瓜熟蒂落。
文 | 有书马超
来源:有书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