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经研究,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也将持续督促大型商业银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资本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能力。
在银行业利润增长明显放缓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增加六家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资本补充渠道有哪些?
统筹内外部多种渠道充实资本
大型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中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其资产质量稳定,主要的监管指标处于“健康区间”。
不过,在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的背景下,银行业竞争加剧,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净息差为1.54%,创历史最低水平,其中六大行净息差为1.46%。银行业利润增长也明显放缓,上半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0.4%,较一季度增速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六大行净利润增速为-2.87%。
“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的方式来增加资本,但随着银行减费让利的力度不断加大,净息差有所收窄,利润增速逐步放缓,需要统筹内部和外部等多种渠道来充实资本。”李云泽解释。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受经济下行和结构转型等影响,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历史最低,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资产质量压力上升,盈利能力受到明显冲击,通过利润留存进行内源资本补充的能力持续下降。资本补充是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手段,服务实体经济不但需要资金,更需要资本。因此,采取措施增加六家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将增强大型商业银行发展稳健性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金融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表示,国有六大行的资本水平总体不低,国家计划对其增加核心一级资本,主要是为引导其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短期来看,增资有助于增加国有六大行发挥作用的空间和能力,从长期来看,在对实体经济让利过程中,银行息差持续收窄影响到银行用自有的利润来内源融资、积累资本的能力,国有六大行的资本约束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需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9月24日,央行宣布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平均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约0.5个百分点,降至新发房贷利率水平附近。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对银行端而言,预计对银行业净息差拖累约6.98BP,带动营收降幅约2.9个百分点,净利润降幅约5.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行由于按揭贷款占比较高,影响相对较大;城农商行按揭占比低,影响较小。
“存量按揭贷款进一步‘降息’,可能会对银行的息差产生一定影响。而国有大行是零售贷款,尤其是按揭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对其影响相对来讲更大一点。”在曾刚看来,通过适当优化外源融资渠道和途径夯实核心资本,仍有必要性。
外源性补充资本渠道有待畅通
目前,从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方式看,可分为内源性补充和外源性补充。内源性补充是指银行通过留存盈余的方式来增加资本,外源性补充则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
从操作来看,内源性资本补充最为简单,银行只需将税后净利润转入留存盈余账户即可,减少了银行发行股票、债券所需的筹资费用。但内源性资本补充受到银行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制约。
有市场权威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外源性补充资本的渠道有待畅通,补资本主要依靠内源性的利润留存,净息差收窄下,资本金不足将明显制约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当前,银行净息差面临较大收窄压力,很多银行有补充资本的意愿。如果能够推动银行资本补充有效落地,有利于保障银行可持续经营,提升未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对于通过何种方式补充资本,曾刚分析,“可能是公开市场上的股票增发、再融资,也可能是股东(比如财政部或中投)增资,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增加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进一步发挥国有大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以及经济稳定压舱石的作用。”
有分析称,上世纪90年代末发行特殊国债为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将会重启。1998年6月,有关部门发行2700亿元用来补充四大商业银行资本金。
董希淼则预计,未来将可能通过中央汇金公司注资、定向增发、发行特别国债补充资本等方式,来增加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同时,他建议,应支持中小银行加快建立资本补充长效机制,提高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能力。如适当优化股东资质条件,简化审批流程,支持中小银行引进合格股东进行增资扩股;放宽准入条件,支持中小银行发行优先股、永续债、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加大力度支持更多优质中小银行优先上市。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