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的驯象场,有个奇怪的现象:
成年大象会被一条细铁链拴住,按理来说它是无法困住大象的,但为什么大象不挣脱呢?
原来是因为大象自小就被捆住,它也曾多次试图挣脱铁链,但都以失败告终。
慢慢地,在它脑海中就形成了一个信念:它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铁链的束缚。
所以即便长大后,它完全有能力挣脱铁链,可它也不会再尝试了。
这就是心理学中“被绑住的大象现象”。
指的是因为一些过往的经历,形成了固有的刻板印象,从而限制了自身的行为和能力。
仔细想想,我们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总是会不自觉地被一些内在潜意识所束缚:
或是一些过往的经验,或是一些负面消极的心理暗示,又或是自己在无形中设定的条条框框。
很多时候,挡住我们出路的并非能力,而是自身的“限制性信念”。
一
网友@诗琪 曾分享过一段她的亲身经历:
她本科就读于一所211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一家知名外企工作。
可这样的履历并没有为她带来多少信心,因为原生家庭的极度重男轻女,让她从小就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比男生差,内心的配得感很低。
其实她在工作单位里,一直兢兢业业,成绩也很突出。
可当她在工作单位有晋升机会时,她从不敢主动跟部门的男同事竞争,心里总觉得自己不够格。
有一次,在公司会议上,领导只是随口说了她几句,她自卑的念头瞬间就犹如泉涌,觉得自己真的不行。
就连夜里她也在反复回想上司的话,甚至想不如离职算了。
那段时间她情绪十分低迷,好不容易鼓足了勇气,才去做了一次心理咨询。
咨询后她发现:她的困境并非因为能力差,而是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和低配得感在作怪。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候?
明明自己没有什么差错,但就是不知怎的就会生出否定自己的念头。
即使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还是会犹豫和怀疑,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
哪怕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但还是觉得自己技不如人,没有信心。
这些念头时不时地充斥在我们的脑海中,仿佛已经形成了烙印,挥之不去。
想起《黑天鹅》中写过的一句话:
“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内心的固步自封,才是人生道路上最大的阻碍。”
很多时候,人生最大的敌人并非来自外界的因素,而是自我设限的一些念头。
他们就像一堵高墙,会把我们困在无形的牢笼之中。
可这些其实都是自己主观上施加给自己的意念,而非真实地存在。
千万不要被这些“限制性的信念”所迷惑,为自己戴上无形的“精神枷锁”。
打破那些负面的固有认知,主动跳出心中的牢笼,你会发现人生之路如旷野般辽阔。
二
职场作家Kris分享过一段亲身经历:
毕业那年,他为了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默默准备了很久。
但到了参加面试的那天,他竟紧张得一句话都说不出口。
因为他完全没有自信,他认为一同面试的人都比他优秀,自己肯定不会被录用。
面试结束后,他也毫无意外地被告知,无缘进入该单位工作。
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
是心里胆小退缩的意念在作祟,才让他与这份工作失之交臂,或许只有打破它才能迎来下一个转机。
后来,他为了让自己变得自信,开始勤学苦练。
他仔细研究了几十个面试视频,看了十几本求职的书籍,并不断优化自己的简历。
经过半年的努力后,他再次出去找工作,没想到,这次他拿到了比预期还好的offer。
工作几年后,他的月薪已经超过3万元,可他总是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
于是,他决定一边工作,一边考在职会计学博士。
备考期间,他卯足了劲儿地学习,每天下班之后就把资料带去咖啡馆,喝着咖啡提神。
并且他还把上下班坐地铁的时间,也都用来学习。
即使做了充足的准备,考完试后他还是担心自己的分数过不了国家线。
可结果却出乎意料,他竟然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会计学博士。
张艺谋说:“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一个人就像橡皮筋一样,需要不断地拉,在这个过程中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
生活中,我们无法突破自己,往往是因为习惯了给自己设限。
甚至把认知里固化的东西,错当成了真理,渐渐地让它演变成了一种信念。
它就像个枷锁一样牢牢戴在我们身上,成为一种巨大的阻力。
也许是在想学习一项新技能时,它会第一时间冲出来泼上一盆冷水,暗示说“你的人生早已止步于此,没有尝试的必要”。
也许是在想要主动争取某个机会时,它又在脑中不断循环,让原有的信心和勇气土崩瓦解。
可其实,人生的边界有多宽,你的未来是怎样,从来都只由你自己说了算。
不给自己设限,才能不断挖掘和激发自己的潜力,把人生的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
三
著名企业家马斯克,曾多次跨界创业,且每一次都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从移动支付系统到新能源汽车,再到火箭发射和脑机接口,在外界看来每一项都堪称奇迹。
可当被问到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却说:
其实大多数人也能做到,只是很多人习惯自我设限,而他没有,人们的能力比他们想象的要强。
是啊,限制我们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自我设下的“限制性念头”。
不妨试着摆脱那些刻板的印象,主动拓宽认知的的边界。
当你能够破除限制性信念,便是人生变好的开始。
1、跳出固有思维认知,敢于质疑限制性信念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曾提出过“个人构念论”的观点。
意思是一个人的认知,是由过去的见识、经历、思维等构成的。
当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我们总是习惯用以往的经验作出判断。
可过往的经验,未必能解开今天的难题,不妨试着改变固有的认知。
跳出自我,试着用第三方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处境,想想这些信念是否真实可靠。
不把固有认知当真理,人生才会有新的可能性。
2、把失败当成长契机,不否定自身的价值
人生在世,谁都不可能事事顺遂,都可能会遭遇低谷触礁。
但是,失败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没有价值。
不要因为曾经跌倒,就全盘否定自己,给自己安上一个“失败者”的罪名。
换一个角度思考,失败又何尝不是成长的机会,我们刚好可以趁此修炼自己的能力。
学会用“绿灯思维”来看问题,一切发生都能助力我的前行。
3、用积极的自我对话,替代消极的自我对话
生活中,你的内心是否会出现以下的自我对话?
“我不够好”,“我不行”,“我一定会失败”。
这些限制性信念就像电脑病毒一样,藏在我们的生命系统里,时不时地出来捣乱,影响我们的判断。
我们的心里出现这些对话时,不妨用积极的鼓励性语言替代它。
把它换成:“你可以” , “你不比别人差”,“你会成功”之类的话。
就像心理学上的“自证预言”,你越相信什么,就会发生什么。
当你用积极的方式思考时,你的心态和事情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四
看到过一句话:“限制你成功的,只是你的信念”。
人生路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阻碍。
它们可能是我们内心的敏感自卑,也可能是来自原生家庭的痛苦阴霾,又或是职业生涯的荆棘坎坷。
它们就像是沉重的包袱背负在我们身上,在无形之中拖垮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但这一切,都不过是你自己赋予的。
你若相信,它便重若千斤;你若不信,它便毫无意义。
千万不要被那些负面悲观的念头蒙住了眼睛,更不要用那些消极的对话攻击自己。
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去拥抱这个世界,你会发现这世上更多美好的事情会向你靠近。
余生,愿我们都能破除“限制性信念”,做生活的掌舵者,去邂逅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雅静,不断学习,向上生长。
来源:帆书樊登讲书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