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7万亿元!突破1万只
中国基金报 2024-09-08 19:39

【导读】开放式基金23周年,总规模达27.65万亿元

产品数量突破1万只

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树超

2001年9月,我国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正式成立。今年9月,开放式基金即将迎来成立23周年,目前开放式基金数量已突破1万只,总规模达27.65万亿元,二十多年间诞生了20只“十倍基”。

总规模达27.65万亿元

是公募基金市场最主流产品类型

所谓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份额不固定,基金份额可以在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申购和赎回的一种基金运作方式。

在公募基金行业诞生初期,1998年3月成立的基金开元、基金金泰都是传统封闭式基金。三年后,2001年9月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成立,此后,开放式基金的运作模式逐步拓展到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等多种产品类型,开启了开放式基金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征程。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底,国内开放式基金数量达10742只,合计规模达27.65万亿元,占比88%,开放式基金已然成为我国公募基金的主流产品类型。

宏利基金表示,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开放式基金流动性良好,投资者可以根据资金需求提出赎回基金份额的申请,满足流动性需求。开放式基金投资门槛较低,对于中小投资者较为友好。

在宏利基金看来,开放式基金给公募基金行业带来产品层面的创新,各类细分投资类型产品相继推出,既丰富了我国公募基金产品线,又推动了法律法规的完善。同时,开放式基金作为普惠金融的代表,成为中小投资者理财的重要工具。最后,开放式基金作为典型的组合投资者、长期投资者及价值投资者,在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也表示,开放式基金最大的优势是在于流动性方面,可以使投资者根据资金需求和市场情况,随时进行配置和组合调整。另一方面,开放式基金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普惠金融的理财服务,同时也为养老金、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等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投资产品和专业投资服务。

“开放式基金的成立,推动了行业快速发展,开放式基金也迅速取代了封闭式基金,成为市场的主流品种。”王铁牛称。

盈米基金研究院权益研究员聂涵也认为,开放式基金流动性好,申购赎回便捷,适合普及到更多投资者,更加体现公募基金普惠性质,帮助公募基金产品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也有利于促进行业产品类型丰富,行业管理规模壮大。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聂涵进一步表示,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最主流的基金品种,随着产品规模持续壮大,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对资本市场价格发现、支持实体经济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开放式基金也是普通投资者间接参与资本市场投资,分享上市公司经营成果的重要手段。

客观审视自由申赎机制

对基金管理人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在大资管领域里,开放式基金直接面对最广大的投资群体,也面临最直接的挑战,投资者可以很快“用脚投票”来选择开放式基金。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表示,越是开放充分、竞争激烈的行业,进步就越快。为此需要客观审视开放式基金这种自由申赎的机制。

该基金公司分析,一方面,开放式基金的较高资金进出灵活性,相应地对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基金公司加强自身投研实力建设,化压力为动力,立足客户需求做好基金业绩,力争持续赢得投资者青睐;另一方面,在市场优胜劣汰中,有利于推动行业良性竞争,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但该机构也提到,如果因为市场短期波动而频繁申赎,造成规模大幅变化的话,可能会增加投资者的操作成本,也不利于基金管理。因此,近年来基金公司纷纷加大了投资者教育力度,引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提升投资行为的稳定性。

聂涵也认为,开放式基金的运作机制,对基金管理人形成了一种正向激励机制:业绩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得到规模的持续提升,业绩不佳的管理人面临赎回压力。这种持续的正向激励机制,也将促进公募基金持续提升管理能力。

但聂涵也坦言,开放式基金较好的流动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投资者的申赎行为给组合带来流动性要求,负债端的不稳定对投资组合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投资业绩。另外,投资者可能出现“追涨杀跌”的情况,甚至短期投资行为,造成一定程度上“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困局。

王铁牛也总结道,开放式基金自由申赎机制,对基金管理人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压力方面就是基金管理人在面对市场波动导致短期资金流动时,需要在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方面有更高的水平。而动力方面,需要持续加强投研体系建设,优化考评机制,提升投资者教育,培育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诞生20只“十倍基”

从投资业绩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6日,首批成立的三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南方稳健成长、华夏成长,成立以来年化回报分别为6.4%、8.38%、7%。

自开放式基金诞生以来,出现了华夏大盘精选A这样大赚24倍的基金,嘉实增长、兴全趋势投资、宏利周期等20只“十倍基”,这些基金年化回报都超过10%,成为公募基金的优秀代表。

宏利基金对此表示,在过去23年中,开放式基金的整体收益率显著跑赢银行定期存款,涌现出一批较高业绩收益的优秀基金。开放式基金用投资业绩证明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和投资方式,能为投资人带来相对较高的投资回报。

该机构认为,开放式基金每日开放申购赎回的机制,使投资者可以随时赎回业绩持续不佳的产品,这种机制会倒逼管理人做好业绩,不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上述北京大型基金公司也表示,投资者应以更长期的视角审视基金的投资价值。与此同时,作为管理人,基金公司要不断加强投研内功建设,立足投资者长期利益与短期需求,基于客户精细化投资需求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聂涵分析道,开放式基金长期赚钱效应的基础是过去二十多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本市场持续壮大的时代机遇,公募基金作为专业投资管理人,通过主动管理为投资者实现了超额回报,这个长期赚钱效应是公募基金一直倡导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的最直接体现。

王铁牛也表示,一批开放式基金在长期投资中取得较为优秀的年化收益,证明公募基金在权益投研能力、行业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拥有较高的水平。未来,要更多考量基金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持有体验和获得感,更好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等问题。

规模占比超八成

开放式基金仍将是主流产品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玲

开放式基金成立二十三年以来,数量和规模均实现了稳健的增长。不过近年来,在基金公司不断布局下,封闭式基金也实现了稳步扩容,规模占比一度增至13%,对开放式基金发展形成一定挑战。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各有利弊,相互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两类产品的规模占比出现了波动。但综合来看,开放式基金占比维持在八成以上,未来仍将是市场主流产品。

增幅达130%

近年来封闭式基金规模扩容明显

近年来,随着基金公司不断布局定期开放式基金、持有期基金,封闭式基金规模增长也较为明显。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披露的数据,2020年1月末,市场上封闭式基金共有874只,合计规模约1.67万亿元;同年8月,封闭式基金数量突破千只大关,规模超过2.2万亿元。截至今年7月末,市场上封闭式基金数量为1352只,合计规模达3.84万亿元;与2020年1月末相比,增幅分别为55%、130%。

“近年来,封闭式基金的规模持续增长,资金持续净流入,整体呈现出和开放式基金同步发展的态势。”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表示。

而从规模占比情况来看,2020年1月末,封闭式基金规模占比为10.76%;此后逐年攀升,至2023年末增至13.78%。不过今年以来又出现下降,截至7月末,占比降至12.2%。

对此,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直言,封闭式基金规模占比变化的背后,折射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迁。定开基金和持有期基金只是给投资者在申赎上设置了特定的条件,产品在持有期和封闭期内的表现,同样受到宏观经济运行、企业盈利、市场交易行为,以及基金经理本身的投资能力与市场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当锁定期结束后,如果产品业绩表现不如预期,这些基金也将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

“公募管理人为产品采取封闭期设计的初衷,是避免投资者追涨杀跌的短期投资行为,相对稳定的规模也更有利于产品的投资。”宏利基金表示,当前市场震荡下,给实际投资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部分封闭式基金由于业绩欠佳,造成整体规模占比出现波动。不过,相较于中国资本市场30多年的跨度,短期波动影响较小,从更长的周期来看,封闭式基金仍有较稳健的业绩表现和较好的配置价值。

“此外,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未来封闭期的产品可以考虑在赎回方式、费率设置等方面做创新尝试。”宏利基金称。

开放式基金仍是主流产品

投资者可按需选择

尽管封闭式基金规模占比出现波动,但在监管倡导以及基金公司布局下,近年来新发持有期基金越来越多,对开放式基金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Wind数据显示,继去年市场发行了332只持有期基金后;截至9月6日,今年以来新发持有期基金数超150只,合并发行份额超1500亿份,占总比逼近20%。

同时,截至今年7月末,开放式基金规模占比达87.8%;尽管相较于2023年末出现提升,但与2020年1月末的89.24%相比,减少超1.4个百分点。

谈及后续持有期基金是否会对开放式基金形成替代效应,受访机构和人士普遍认为,二者各有优缺点,满足了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需求,且未来开放式基金仍将是市场主流。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表示,持有期基金主要特点是申购灵活、赎回受限,适合长期投资。“这类产品主要是为了鼓励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通过锁定持有期限,减少投资者短线交易或频繁交易。”

“持有期基金在近三年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持续关注。不过,由于市场震荡等原因,持有期基金和普通开放式基金相比,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王铁牛指出,基金产品的收益最终还是取决于整体的市场情况,以及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投资流程执行力等。

前述基金公司也表示,持有期基金的推出,更多是为了平衡资金流动性和短期波动风险,设立初衷是为了帮投资者“管住手”,减少追涨杀跌行为;对于基金经理而言,持有期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基金规模,方便基金经理从更长线的维度进行投资布局。

“持有期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概率不能替代开放式基金。”该公司强调,从某种程度上看,存在即合理。两类产品各自优势和特性不同,与投资者的适配度也不一样,因此未来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开放式基金和持有期基金在投资策略、风险收益特征等方面都可能有区别,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和需求。”盈米基金研究院权益研究员聂涵也认为,两者更多是互补和协同的关系,开放式基金具备的流动性优势也是持有期基金无法替代的。

李一鸣称,持有期基金的优势在于引导投资者减少交易,锁定机制能够帮助投资者培养长期投资习惯,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回报。但持有期基金的劣势也很明显,如万一投资者有紧急资金需求时就会很麻烦。所以整体来看,持有期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各有利弊,投资者可以各取所需。

“从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市场主流产品仍然是开放式基金为主。”李一鸣认为,除非持有期基金有着费率或者策略等其他优势,投资理念成熟的投资者一般可自主把控基金的持有期,并不需要持有期基金来强制锁定投资期。

流动性与长期价值融合

开放式基金助力构建“长钱长投”生态机制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持续改革,中国的公募基金运作方式也持续进行着创新和变革。从最早的老封基到开放式基金,再从开放式基金到定开基金、持有型基金,公募基金通过产品运作模式创新,承载了提升产品流动性、提升长期收益、培育耐心资本、践行长期投资等历史性使命。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公募基金运作模式的历史性变迁是有传承性的,运作模式的创新也是在前期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变革、演化而来的。未来,公募产品可能仍将围绕运作模式、收费机制、业务模式等各方面展开创新突破。

此外,他们提到,开放式基金高流动性的特点与培育壮大中长期资金并不相悖。通过持续的投资者教育,让投资者理解和接受正确的投资理念,开放式基金同样可以成为中长期资金的中坚力量。

新时代浪潮下

未来公募基金创新将呈现多样性

对于公募基金在运作模式从开放式基金到定开基金、持有型基金的发展变化,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表示,一方面,通过运作模式创新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多层次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策导向上,为培育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市场生态,支持“长钱长投”做出的努力。另外,未来公募基金创新发展还体现在FOF、REITs等产品多样化、金融科技赋能投研过程,以及基金费率结构优化等多个方面,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整个基金行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宏利基金指出,传统封闭式基金虽然短期有一定波动,但在规模稳定的条件下,基金公司更能够做到价值投资,力争为基金持有人带来持续的收益。其规模相对稳定的特点能避免投资者追涨杀跌、短期非理性投资的行为,这也为定开基金、持有型基金的出现提供了重要借鉴。

让投资者有获得感是公募行业的重要使命。新的时代背景下,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与完善,也对公募行业提出了全新要求。宏利基金建议,好的基金产品创新,首先以满足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其次,基金公司要牢牢把握好产品质量,只有控制好投资风险、做出长期业绩才能获得投资者的支持。关于产品创新模式,在投资范围上,可以尝试覆盖多样创新资产类别,从源头提升产品亮点特色;投资策略上,可以通过更多元化的策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此外,产品结构上可以对收费结构、运作模式、赎回方式等做创新。

“公募基金运作模式的变迁反映了公募基金行业不断去适应和满足投资者需求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也是公募基金行业去承担和履行相应的社会发展责任,为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添砖加瓦。”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指出,公募基金行业未来的发展仍然是机遇和困难并存,面对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不确定性,坚持做好投资和服务好投资者的初心,是公募基金行业所能把握的最大确定性。

树立正确投资观

开放式基金亦可成为中长期资金“中坚力量”

近年来,随着市场震荡加剧,不少绩优基金产品都曾出现70%左右的回撤。如何在开放式基金中做好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如何帮助投资者获取更好的投资体验;具有“高流动性”、随时申赎的开放式基金,是否会与培育和壮大中长期资金相悖等问题一一摆在机构投资者面前。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发展开放式基金与培育和壮大中长期资金并不相悖,反而有助于构建“长钱长投”的生态机制。盈米基金研究院权益研究员聂涵指出,开放式基金满足了投资者对于资产配置流动性的需求,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相对灵活的配置选择。开放式基金对于长期和价值投资同样也有积极帮助,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投资者可以通过长期定投的策略买入开放式基金,实现降低投资风险和积累长期回报的效果。

“近年来,权益基金出现的下跌主要跟随A股市场整体下行,除此以外,部分绩优基金的业绩波动高于市场是由于其投资策略特点,例如投资风格更偏成长或者组合集中度比较高,都有可能是导致基金业绩表现不佳的原因。”李一鸣认为,开放式基金要做好投资,首先是基金经理要找到有效的且适合自身的投资策略,并在实际投资中不断打磨和完善投资策略,坚持执行,才能给投资者带来长期良好的回报。基金公司也要建立与基金经理投资理念相匹配的考核机制和研究团队,这也是做好基金投资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帮助投资者在开放式基金中做好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并获得更好的投资体验,聂涵建议,第一,持续进行投资者教育,推行长期投资理念,帮助投资者避免因为短期波动而进行冲动交易,以及减少交易的损耗;第二,以买方视角提供专业的投顾服务,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制定更加合理的资金配置方案,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第三,产品运作中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产品波动控制,除了基金持有期间的收益外,也要更多关注持有人的持有体验;第四,更加注重长期考核,避免为了追逐短期排名和管理规模而进行短期投资,强调践行长期价值投资。

王铁牛认为,未来开放式基金在宣传、发行、投资上,需要更好地实践“逆周期布局”的理念。例如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更要注重权益基金的布局和推广。同时在市场对某些行业主题基金热度较高的时候,也不宜过多地宣传和销售相关基金。实践证明,在市场相对热点和高位买入的基金产品往往后续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大的损失。

“公募基金管理人、销售渠道等行业主体,不能过多关注规模和销售量等指标,更要把投资者获得感,行业的功能性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在重视基金发行的同时,更要重视基金持续运营;要更好地践行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这些都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王铁牛谈道。

“当前公募基金正在积极行动来帮助投资者提升投资体验。”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表示,首先,行业正全面优化费率改革,让利投资者,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次,进一步加大投研体系建设投入,同时更加注重较长期限的业绩考核,扭转短期考核可能导致的投资行为扭曲,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与风控建设,避免出现过度集中化的“押赛道”式投资。此外加大投资者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探索更加多元的投教形式倡导理性投资。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32.83万亿元!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创新高
证券日报 2025-01-21
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32万亿元 权益类贡献最大
证券日报 2024-10-24
年内27只基金产品转型生效 布局ETF联接基金成主流
证券日报 2024-08-09
31万亿元!公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上海证券报 2024-06-29
30万亿元公募的困局与突破
上海证券报 2024-06-25
规模突破30万亿元大关 公募担负更大责任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上海证券报 2024-05-25
公募规模“站稳”28万亿元 8月股票型基金逆势增长
上海证券报 2023-09-27
净赎回最高不超过15% 受限开放债基受青睐
中国基金报 2023-05-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