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风在执导了电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后,对外卖员变得更体贴了,“我会主动为外卖员开门,按住电梯等待他们,这些小小的举动,常常被忽视,却是人与人之间本不该缺失的温暖。“而这也是刘泰风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作品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性的光辉覆盖住冰冷的算法,以包容的心态,去感受和理解这个世界。
电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正在上映中,影片由刘泰风执导,宋宁峰、张歆艺、郭柯宇、孙之鸿等主演,讲述了外卖平台的高管危力(宋宁峰饰演),不慎开车撞倒了自己公司赶时间送货的外卖员。在这场车祸的追责中,面对法律和人性的双重拷问,危力对自己坚信不疑的价值逐渐产生了怀疑,隐藏在算法洪流中的真相逐渐显露狰狞。
算法只是表象,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理解和沟通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以一场车祸映射世情百态,在剖析社会问题的同时注入人文关怀。导演刘泰风表示,自己的灵感源于一次早高峰的经历,“那是在慈云寺路口的一个繁忙早晨,我和编剧蔡知伶驾车前往工作室,红灯亮起时,我看见行人和车辆在路口交织来往,有的焦急等待,有的冒险闯行,这一幕让我仿佛置身于超现实的场景中。那一刻,我想象自己的视线如同无人机般高高在上,俯瞰着这一切。每个匆忙的身影,每个逆行的外卖骑手,他们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时间在倒计时中变得缓慢,仿佛连夏日引擎盖上蒸腾的热气都凝固了。当绿灯出现时,我踩下了油门,却差点与一位急转弯的外卖骑手相撞。那一擦而过的瞬间,让我心有余悸。如果真的发生了车祸,两个家庭的命运将如何改写?是否会陷入无休止的纠纷?这个惊险的早晨,激发了我创作灵感的火花。”
刘泰风对于外卖员和算法的关注,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外卖平台,它们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却也带来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失落感,我想,在前所未有的便利背后,是否有我们忽视的问题?当我看到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后,更是深深地触动,我意识到,算法,这个看似虚拟的概念,影响的不仅是外卖行业,也在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
刘泰风表示,作为影视创作者,他也会感觉到算法的禁锢:“我们写剧本,最希望传达的是其中的人性和情感,然而,行业的某些平台却正以一种刻板的模式来解读创作,将作品类型化、数据化,分析每个情节所需的数据量,对照过往成功的案例,试图构建一个大数据模型。难道创作的唯一价值仅在于经济利益吗?某些领域或许如此,但我深感,若将所有事物一概而论,简化为经济价值,未来必将面临种种问题。”
刘泰风的内心困惑与那个早晨的灵感一相碰触,便迸发出火花,“我决定将电影的主人公设置为外卖公司的高管,从一位中年人的视角出发,他是算法的制定者,却也陷入了算法的轮回中,去亲身地感受系统能否真正地驾驭人性。”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刘泰风也是抓紧一切时间“调研”:“每次乘坐网约车,我都会和司机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面临的问题,我也利用电梯间的偶遇和街头的简短对话与外卖员交流,把这些观察融入了电影创作中。我逐渐意识到,电影的核心并非只是探讨算法这样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关注某一类群体所面临的无解困境,我希望电影走向人文关怀的一面,更深层次地关注人与人的情感联系,算法只是时代的一个表象,真正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理解和沟通。”
现实题材其实并不需要刻意挖掘,就在我们的周围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映射着真实的世情百态,揭示了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的暗流涌动,平静一旦被打破,便暴露出潜藏的不安与动荡。很多观众喜欢影片对于现实生活的敏锐捕捉,而刘泰风觉得这源于自己的生长环境,“我出生在普通的工薪家庭,成长在上世纪80年代的背景下,我父母那代人,最常做的就是守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那时央视一个‘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节目’深受欢迎,这些故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是绕不开的社会现实。"
刘泰风在创作中,并未将这场交通事故渲染成一场戏剧化的大戏,而是选择了以一种克制的情感去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看到外卖骑手的辛苦与无奈,平台高管们在法理与人情间的挣扎,而他们的个体命运都因系统困境而受到了影响,“观众希望能与影片一起讨论共同的社会民生话题,而电影人所做的,就是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植入影视创作之中,让它们有机地结合,形成共鸣,如果观众对呈现的故事缺乏信任,那么,他们的双眼就会本能地过滤掉许多信息。真实感是点滴积累的结果,不是人为制造的戏剧性和伏笔所能替代的。因此,构建一个以人性为基底的、令人信服的故事世界,是触动观众心灵的关键。”
在刘泰风看来,现实题材其实并不需要刻意挖掘,“它们就在我们的周围。或许在回家的路上,你就不经意地与十几个电影题材擦肩而过。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够捕捉并珍视这些瞬间?闲暇时,我喜欢坐在公园里,观察那些下棋的老人们。他们谈论物价、谈军事,谈各种变化,这些日常对话,都是创作的源泉。我不需要专门去体验生活来寻找灵感,因为生活本身已经充满了丰富的素材,等着我们去发现并加以雕琢。而一旦灵感降临,我所要做的,就是集结起演员、工作人员、监制、制片人以及投资人,大家共同努力,为创意之火添柴加薪,让这火焰燃烧得更旺。”
采用16毫米胶片来拍摄用纪实感的镜头呈现
为了还原生活的真实质感,影片全程采用了16毫米胶片来拍摄,用纪实感的镜头来呈现人性的真实面目。刘泰风认为胶片拥有独特的质感,与平凡、质朴的生活非常匹配,“16毫米胶片的景深较深,这使得我们能够在聚焦主要人物的同时,也清晰地呈现背景环境,此外,它带来的物理厚重感,以及那些在大银幕上肉眼可见的颗粒度和边缘细节,是数字滤镜所无法比拟的。”
相对于数字拍摄,胶片这种“奢侈品”是否会增加影片的成本?刘泰风并不这样认为:“我们是用单机拍摄的,相比于动辄2、3台数字机的成本并不高,而演员们在拍摄胶片时,都能感受到一种近乎神圣的氛围。现场安静时,可以听见哒哒哒的马达声,那是胶片拍摄独有的节奏。我告诉演员们,他们的表演时间极其宝贵,只有短短十几秒,这种紧迫感激发了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表演发挥到极致,这反而让拍摄变得更为高效。“
努力让导演和主创团队隐身幕后,让电影自身去讲述故事
在《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中,宋宁峰、张歆艺、郭柯宇等演员生动地诠释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及普通人对于幸福的渴望与对公平的追求。对于几位演员的选择,刘泰风表示,自己在写剧本时,并没有任何“预设”,“我们在编剧时,是以普通人的生活为蓝本,让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我脑中的形象可能是熟悉的保洁阿姨,或是隔壁那位常一起遛狗聊天的互联网大厂员工,并没有为哪位演员量身打造。”
当刘泰风得知制片团队推荐了郭柯宇出演该片时,格外兴奋。刘泰风表示,郭柯宇主演的《红樱桃》是他学生时代的电影启蒙作品之一,“我还记得中学时在学校大礼堂看《红樱桃》时,郭柯宇的一段独白,深深打动了我,因此,制片人提议郭老师出演影片中外卖员的妻子徐晓霞时,我觉得这是我的荣幸。我和郭老师在视频通话中深入交流了一个半小时,我们并没有讨论电影或角色,就是分享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郭老师比我年长几岁,在我眼中,她就像一个亲切的姐姐,简单、朴实。”
定妆那天,刘泰风见到郭柯宇时,跟她打招呼,“我说:‘郭老师,您来了’,郭老师说的是:‘你好,我是徐晓霞’,她已经融入了角色。在拍摄现场,她也是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不顾高温,专注地研读剧本。郭老师是一位很有爆发力的演员,在准备拍摄期间,经常是眼眶红润,我能够感觉她在压抑着情绪,所以,我尽量避免打扰她。在影片中,徐晓霞经常戴着口罩,但郭老师却在眼神流转之间,无需多言,就道尽了人生。”
宋宁峰同样是一位能够细腻塑造角色的演员,他与刘泰风的年龄相仿,在创作过程中,两人会非常直接、坦率地交流,“有时我们会争论,然后,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可能性。"刘泰风还记得《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2023年参加第31届波兰EnergaCAMERIMAGE电影摄影艺术国际影展时的情景,“影片在国际影展上首映后,宋宁峰沉默了一路,那是他第一次在大银幕上观看这部作品,我们选择了一家不起眼的小餐馆,品尝着波兰风味的大饺子,吃了一会儿,我有点忐忑地询问他的感受,他说:‘我没有在电影中看到导演的影子',这个回答让我感到一阵温暖,他是懂我的,在拍摄过程中,我努力让导演和主创团队隐身幕后,让电影自身去讲述故事,而不是让它被个人的创作色彩所左右,它要呈现自己的生命力和真实感。”
刘泰风表示,影片中的三位主要演员都有胶片拍摄的经历,所以,他们能够完成胶片拍摄方式带来的挑战——迅速地进入角色情绪,然后在“咔”声一响时,立即抽离,“电影拍摄不是线性的,它要求演员在不同的场景间跳跃,同时保持情绪的连贯性。这不仅是对演员技艺的考验,也是对创作团队协作能力的挑战。在这样的工作流程中,每个演员都必须具备快速适应和转换的能力,以确保每一幕都能精准传达所需的情感和故事。”
40岁执导首部长片,满足三个条件才有资格拿起神圣的导筒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是40岁的刘泰风的首部长片作品,他笑称自己属于“慢热型”,“我一直很谨慎,为自己设定了三个标准:能够深刻地感知生活、掌握精湛的技术、丰富的实战经验。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我才觉得自己有资格拿起神圣的导筒。”
为此,刘泰风在影视行业摸爬滚打了很长时间,美术出身的他曾在《木乃伊3》等多部重量级影片中参与美术工作,又远赴海外学习摄影、电影导演、电影制作,在影视剧组里各个部门历练,“如果没有多年的学习和跨部门的实践经验,我的创作视野可能就会显得狭隘。我深刻体会到电影行业中每个人的辛劳和不易,也因此能更好地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这成为了我工作能力的一部分。如果没有那些年的积累,我的想法可能会更加简单,甚至浮躁。而现在,我能够成熟和深入地理解电影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放下自我,倾听团队成员的意见。”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呈现了一种生活流的意蕴,刘泰风表示,那些看似简单、琐碎的小细节,都是经过精心策划来实现的,“每天晚上,我和摄影师都会讨论到深夜,平均只睡三、四个小时,确保第二天的拍摄计划周密无缺。我们不仅在纸上规划打光和机位,还要想象演员的走位,根据他们的移动来安排拍摄和照明。有一场戏,桌上摆放着两瓶水和一些水果,包括一个诱人的橘子,而宋宁峰走到桌子那里拿起橘子,剥开,动作自然流畅,摄影师预先知道他的路线,用手持摄影的方式,迅速而精准地捕捉这一动作,仿佛画面本身就在呼吸,与场景融为一体,让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生命力。”
影片拍摄的背后也同样经历艰辛,刘泰风说:“制片团队对这个电影倾注了巨大的心血,我们遭遇了资金短缺的严峻挑战,在保证日常拍摄的同时,还要解决资金问题。此外,实景拍摄也有很多挑战。有一场戏是宋宁峰、张歆艺和郭柯宇要在医院门口拍摄一段争吵的戏份,当时正值晚高峰,人来人往,车流不息,我们把摄影机巧妙地隐藏起来,而神奇的是,路人并未注意到我们的存在,他们忧心忡忡地进出医院,要么是自己生病,要么是亲人生病,无暇顾及其他,把我们当成了真正的街头争吵者,而这正是生活的真实面貌。那一刻,电影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无缝衔接,正如郭柯宇老师所说,是所有群众与我们共同完成了这段戏的拍摄。”
刘泰风表示,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面临挣扎与坎坷,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成为旅程中的一盏灯塔,带来希望的光芒。
有一位女观众分享的看片感受令刘泰风感动:“那位观众说,她在夜晚走出影院,外面正下着雨,恰好衔接了电影结尾的一幕,这让她感觉自己步入了另一个电影世界,或是电影中的现实,她注意到前面有一位外卖女骑手,因为雨来得太突然,她没有穿雨衣,她的头发被雨水打湿,沾在脸上,当她们擦肩而过时,女观众心中涌起一股冲动,很想上前拥抱那位女骑手。这不仅是对那位女骑手的同情,更是对于人与人之间和谐氛围的一种向往。我觉得观众在观看电影的同时,能够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世界,而这,正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