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为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而发起的《文学的响宴——老舍的城》纪念演出,开启“文学新声代”海选活动。期待热爱朗诵表演的能人,可以踊跃报名,于今年12月19日与知名艺术家同台演绎老舍经典。
邀快递小哥朗诵《骆驼祥子》片段
纪念演出导演陈薪伊介绍,《文学的响宴——老舍的城》将通过精选老舍先生的代表性小说、散文及戏剧作品中的经典片段,邀请知名艺术家倾情演绎,打造一场充满人文气息与艺术张力的纪念盛典。同时她也希望这是一次有市井烟火气的演出,要有一群热爱文学、热爱诵读、热爱老舍、热爱北京的普通人。她将邀请在北京的快递外卖小哥代表,上台朗诵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片段,隔着时空致敬经典与老舍对话。
项目制作人王翔认为,老舍之于北京,如同狄更斯之于伦敦、雨果之于巴黎、卡夫卡之于布拉格,都是城市文学的标志性人物,他们的作品深深植根于各自城市的土壤中,通过对城市的描绘和人物的塑造,生动展现了各自所在城市的社会风貌、文化特色和市民生活。
而“舞台或影视改编固然是老舍作品重要的传播方式,但可能也让一些观众忽略了老舍先生的文学本身。”王翔说,“纪念演出让文本走向舞台,让他的文学直抵人心,是这次纪念活动的主要目的。”
海选不看年龄不分职业
文学新声代——老舍经典名篇演播选拔活动,面向所有热爱朗诵表演的人士,不分年龄,无论专业,都有机会,在北京音乐厅与知名艺术家同台演绎老舍经典。这一活动不仅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老舍先生的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中广联有声阅读委员会将提供专业指导。
北京文艺广播也将通过《打开文化之门》、《小说联播》等栏目,从文学、历史、文化角度对老舍先生的名篇名作与北京这座城市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行生动的梳理和表达。通过《演艺群英会》等栏目对老舍先生的经典戏剧影视作品及12 月 19 日的纪念演出进行详尽的回顾和展望,用《这才是生活》等栏目链接历史和当下、文字和生活,去看、去听、去吃、去感受,带领大家亲身体验老舍先生字里行间对北京生活的热爱。
关注:
舒济捐赠老舍作品6个稀有版本
当天下午,老舍先生的长女,91岁的舒济坐着轮椅来到活动现场,她将老舍作品的6个稀有版本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她在台上一本接一本地手举着这些版本,讲述其背后的故事。
老舍长女舒济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老舍作品的六个稀有版本
其中之一是1997年出版的《老舍》大型画传精装本。“从老舍先生1899年诞辰,一直到1966年他逝世,这里面收集了他一生几乎所有的照片,记录了他生活过的足迹。”她还举着《老舍中短篇小说集》日文译本说道,“这本书收入了《我这一辈子》《月牙儿》《断魂枪》《不成问题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舒济手里还有一本2006年出版的《正红旗下》中日文注释本,收入2000多条中文和日文对照的词条。舒济称,“日本朋友从20世纪50年代就在东京组织了老舍读书会,但唯独念到《正红旗下》时,辅导老师没法辅导下去,因为老舍先生是用清朝末年北京老百姓的语言来写的。现在有了这本中日文词条对照版,就比较容易阅读了。”
此外,舒济还展示了1945年出版的英译本美军武装部队口袋书《骆驼祥子》及2017年巴西出版的《骆驼祥子》葡萄牙文译本,还有2023年出版的《我热爱北京》法国大学中文教材。她希望更多的人接触喜爱老舍先生的作品,走进文学馆感觉文学的熏陶和滋养。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接受了舒济捐赠的这些老舍作品稀有版本。他表示,老舍先生和中国现代文学馆有着不解之缘。老舍夫人胡絜青女士及子女舒济、舒乙等曾多次向文学馆无偿捐赠老舍先生的珍贵手稿、书画、实物。其中《四世同堂》《正红旗下》《宝船》三部手稿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四世同堂》手稿更是我们的镇馆之宝,2002年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也是入选文献中唯一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手稿。”据王军介绍,2013年4月,舒济、舒乙等子女将20幅老舍、胡絜青生前珍藏的书画精品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其中包括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8件珍品。这批文物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是文学馆的宝贵财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