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晚7点,南口镇长水峪村的文化活动室内,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站在黑板前,娴熟地拿着毛笔,沾墨、起笔、收笔,在宣纸上仔细地描绘着一朵向日葵。底下的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解,用手中的毛笔在纸上模仿着描画。夕阳透过窗洒在课桌和孩子们的脸上,绘就了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
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是长水峪村的村民杨丙江。退休十余年,杨丙江本可以惬意地打发退休生活,可他却不遗余力发挥余热,积极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在村内开设免费美术辅导班,无偿教孩子大人学习书法绘画。
自幼热爱书画
退休仍葆育人情怀
杨丙江今年72岁,谈起与书画之间的缘分,他坦言是受哥哥杨丙海的影响。“我大哥一直从事书画艺术创作,从小耳濡目染,我便也对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小时候就喜欢跟随大哥一起写写画画,长大后,杨丙江进入昌平师范学校继续进修美术,随后于1973年来到桃洼中学开始教学生涯。由于当时学校师资力量短缺,杨丙江便在校担任着美术和体育两门学科的教学工作。70年代的美术课更像是一门兴趣学科,但杨丙江依然认真钻研书画,不断精进画技和教学水平。
十余年的教学事业中,杨丙江也带出了一批热爱美术,在市级美术比赛中获过奖的学生。也是在那时,教书育人的种子便深埋在杨丙江心中。1988年,因工作调动,杨丙江离开了桃洼中学,来到昌平区总工会从事宣传工作,直至退休。在工会工作期间,因工作繁忙加之接触书画的机会较少,杨丙江创作的时间也就渐渐减少了。
退休后,闲暇时间变多,杨丙江又重新全身心投入到书画创作中,无事时便画上两笔,写上几个字。村里有人知道杨老师曾是美术老师,便慕名将孩子送来学画,杨丙江对此都欣然答应。但当家长提出支付学费时,他却全部拒绝。“甭管大人孩子,只要他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分文不取。能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大家,我就很满足了。”虽然只从事了16年教学工作,但杨丙江内心的育人情怀却始终存在,他也渴望着再度教书育人发挥余热。
无偿执笔教书画
让墨香弥漫长水峪
身为土生土长的长水峪村人,退休后的杨丙江总想为村里做些什么。去年,在村中开设免费美术辅导课的想法油然而生。杨丙江找到长水峪村党支部书记张长利,提出了无偿教学的想法。张长利听后十分支持,并主动提供活动室,还新购置了书法绘画专用桌椅,打造了一间古色古香的书画教室。
2023年5月,杨丙江的免费书画课正式开课,每周一、三、五晚7点-8点上书法课,周六上午9点-10点上绘画课,来上课的学生络绎不绝。寒来暑往,书画课一年多来从未间断,杨丙江也始终坚守诺言义务培训,分文不取。而不收学费、工资的课,他没有丝毫倦怠和松懈,搜集素材、备课、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都是一丝不苟。“比如国画课,我就制定了握笔方式、用墨调色、画面构成等课程,从基础学起,尽量全面、系统地讲解,让大家能有所收获。”
不光义务教学,杨丙江还常常自费购买毛笔、宣纸等画材供学生使用。“杨老师的奉献精神我们都很敬佩。近年来村庄建设,村民的文明素养在逐步提高,通过美术辅导班让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杨老师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张长利说道。“有学生来上课我就高兴,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学习美术,让我们长水峪村成为一个‘绘画村’。”说起教课,杨丙江内心很坚定,“只要我还能站在讲台上,便会一直教下去。”
教书画也教做人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青少年
“写书法讲究气正、身正、心正,一笔一划,是培养静心的毅力,也是对心性的修炼。”杨丙江说,教人写字,还要教会字的含义,学生们不仅收获了一手好字,更获得了精神体验,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杨老师经常纠正我的坐姿、拿笔姿势,告诉我字为什么要这么写,我跟杨老师学习到了很多。”学生菡菡说道。
渊博的知识来源于日常的不断积累。在杨丙江家的书房中,画具、作品摆满了房间。闲暇无事时,他常常在这里作画练字。在杨丙江展示的画作中,公鸡尤为多。谈及为何钟爱画公鸡,他打开了话匣:“鸡是‘五德之禽’。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我钟爱公鸡的这种品性,所以钻研的就多一些。”
在日常上课时,杨丙江也常常将这些知识、道理融入在教学中。“书法国画中蕴含着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希望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画技,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一代代传承下去,我觉得这也是我作为老师的责任。”头发花白但热情洋溢,古稀之年却余温不减。重返三尺讲台,不仅带回了杨丙江深厚的教学情感,更让村民们深入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明乡风播撒在孩子大人们的心中,收获知识、感受快乐、推进文明。
供稿/昌平版组 苏丹
编辑/赵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