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快递、外卖等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聚集了大量新就业群体,他们是城市建设的“小蜜蜂”,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也是党建工作的新领域。7月18日,在京豫文化交流中心,东城区举办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建设启动仪式,推动全市首个“友好城区”在东城落地。
近年来,东城区坚持党建引领,理顺体制机制,创新载体抓手,加强关心关爱,推动赋能提升,针对新就业群体开展了“四季暖风(蜂)”行动,建起282个服务阵地,打造了“小哥聚力港”“暖新驿站”等平台,今年制定了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18条措施等文件,以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为契机,吸引带动新就业群体把东城当家,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启动仪式现场为崇外街道“友好街区”揭牌。东城区委社会工作部发布了《东城区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建设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以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社会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为目标,围绕文化友好、场景友好、设施友好、法律友好、健康友好、成长友好、守护友好、生活友好八个方面,制定了25条具体措施,推动建设全市首个“友好城区”。东城区委宣传部、区卫健委、区总工会、区司法局就相关友好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区司法局、区律师行业党委与新就业群体代表现场签署了公益法律服务协议。
东城区政协委员,新就业群体代表、顺丰速递快递员詹铜川发出“共筑共建·东城有我”的倡议,号召广大新就业群体践行责任担当,争做社情民意的“网格员”;树立行业形象,争做文明实践的“倡导者”;强化社会责任,争做社会治理的“新力量”,为建设和谐文明有序的“友好城区”贡献力量。
与会领导集体启动“友好城区”建设。据悉,东城区“友好城区”建设以崇外街道“友好街区”建设为起点,坚持“一街一策”制定具体方案,形成“1+17”方案体系,在引领中服务、在服务中引领,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推动促进新就业群体自觉主动融入超大城市治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