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印度西北部及巴基斯坦东部和南部持续高温热浪天气,已导致多人死亡。遭遇热浪的还不止印度。有数据显示,2024年前4个月里,全球气温创下175年来同期新高。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表示,我国华北、华东北部和南部、华中南部、华南、新疆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极端高温。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全球极端天气不断增多,极端高温就是其中之一。就我国而言,郑志海指出,展望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偏多。特别是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极端高温,这意味着“超热夏天”大概率会出现,让人对高温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心生担忧。希望有关各方早做准备,提前应对可能到来的高温“烤验”。
首当其冲的是户外劳动者。交警、环卫工、外卖员、快递员、建筑工人等户外从业者,无论是严寒季节还是酷暑情形下,不得不履职尽责服务于城市和市民。每年夏天,舆论集中关注的问题是,高温津贴标准有没有及时调整,有没有发放到位。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用人单位、工会服务、城市公共服务,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哪些可推广的经验。
去年夏天,为了降低骑手、闪送员等群体在烈日下可能产生的中暑等风险,多家外卖平台纷纷落地“高温保护”应急机制,如搭建“防暑驿站”,为骑手提供防晒衣、饮料和药品等防暑降温物资。面对今年可能出现的“超热夏天”,外卖平台的保护机制只能升级不能降级。各地工会、各大商场等,也要在去年服务外卖员的基础上“加码”战高温。
进而言之,在“超热夏天”情形下保护户外劳动者,既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度,所有社会单位都要为户外劳动者防暑降温,提供便利而不是制造阻力;也需要深入倾听户外劳动者的意见,按照他们的实际需求量身提供必要的高温保护措施。这样就能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避免浪费保护资源,防止保护效果打折扣。这恐怕需要完整政策设计进行引导。
“超热夏天”还对城市公共服务提出考验。其中电力供应保障是关键。今年以来,电力消费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前4个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超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进入“超热夏天”后,电力供应和需求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难度越来越大。如何确保不缺电不停电,这是高温地区电力企业面临的课题。
最近,某些国家因为高温已经限制日常供水,这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多少会有影响。去年,在高温预警下,呼和浩特部分村庄出现停水几十天,造成村民生活用水困难,这种情况应当杜绝。而且,极端高温有时候还伴随着干旱,这对农户和农业部门、水利部门等都是严峻的考验。有关方面应根据气象部门预判,提前做好做足应对“超热夏天”准备。
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不只是极端高温,还会导致强降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即“超热夏天”也是防汛防灾部门不容忽视的隐患。有关各方只有将气象部门的权威预测放在心上,并从其他国家汲取高温损失教训,超前部署应对极端高温的措施,才能最大化减少高温带来的损失,并让高温地区居民度过安全、舒心的夏季。准备越充足,应对越到位。
文/丰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