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是我国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光伏、人工智能等行业迅猛发展带动下,我国新材料产业正步入快速发展期。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面对新材料产业风口,不少上市公司正在紧抓战略机遇,加速布局,这有望进一步推动新材料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抢抓战略机遇
最近,一场在广东举行的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交流会吸引了包括金发科技、佛塑科技、鹿山新材等龙头企业在内的10多家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参加和深入讨论,各种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成为当天热议话题。记者在交流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技术和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作为新能源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带动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作为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领域龙头企业之一,鹿山新材长期专注于绿色环保高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产品包括功能性胶膜及功能性聚烯烃热熔胶粒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新能源、平板显示、复合建材、能源管道、高阻隔包装等领域。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近30亿元,主要产品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出货量达到2.1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3.55%。
与鹿山新材一样,金发科技近年也抓住机遇,保持高速发展。自2004年登陆资本市场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约30倍,并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目前我国新材料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高端新材料不断突破的战略机遇期。新能源、新基建、5G通信、人工智能、VR、AR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金发科技董事会秘书戴耀珊表示。
上市企业竞相发力
业内人士表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将加快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并有望进一步带动相关领域的投资和布局。
记者了解到,在高分子材料这个细分赛道上,美联新材正积极通过优化产业集群及战略布局持续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近期,公司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项目在四川省达州市正式开工建设。据介绍,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一期项目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未来将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色母粒一体化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新能源材料生产基地。美联新材表示,该项目有利于公司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一体化目标,并进一步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美联新材专注于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与新能源业务,2017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目前已成为国内色母粒行业领先企业。日前,公司在2023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还表示,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公司已进行全产业链布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预计今年6月或者7月大规模量产。目前,公司已完成钠离子电池普鲁士蓝正极材料项目1000吨级的年产能,预计今年年底产能将提升至5500吨。
与美联材料一样,近年来,鹿山新材也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发力。2022年,鹿山新材在上交所上市。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积极开发在光电显示、锂电池/固态锂电池、氢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领域的新产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应用领域。
鹿山新材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唐小军介绍,在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领域,鹿山新材持续优化和迭代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技术,并在新型组件封装胶膜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固态锂电池电芯内部关键材料方面,鹿山新材开发了固态锂电池用硅碳负极功能粘结材料(PAA),不仅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优异的粘接性能,而且具备出色的电化学动力性和稳定性,能够大幅提升硅碳负极循环寿命。
记者走访还了解到,在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领域,近年来,佛塑科技制定了“十四五”战略规划,明确了打造“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产业引领者和链主企业”的目标,提出要坚持制造业当家,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核心业务强链补链,以“链主思维”保持和增强行业地位,打造行业龙头企业。
加速“走出去”
记者调研还了解到,在国内市场积极布局的同时,近年来,头部上市企业还加大力度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深化全球战略布局,优化全球新材料供应链体系。
2013年,金发科技收购印度一家改性塑料企业,正式开启全球化战略。2023年,金发科技在美国、欧洲、印度、马来西亚等海外基地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实现产成品销量逾18万吨,同比增长14%。按照计划,公司将加快越南、波兰、墨西哥等海外产能建设,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制高点。随着全球产能布局的不断完善,未来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鹿山新材的海外市场收入也稳步增长。按照规划,未来公司将加快全球化战略布局,持续扩大国外销售市场,不断拓展全球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优势。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马来西亚基地项目建设,第一期项目进展顺利,3条光伏组件用高性能胶膜生产线和4条功能性聚烯烃热熔胶生产线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预计今年7月逐步投产。“项目投产后将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公司国际市场,加快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唐小军表示。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