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2023年度广州法院十佳调解员·十大调解案例新闻发布会。近年来,广州法院主动将多元解纷工作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专业性行业性调解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新路径。
南都记者了解到,2023年,全市法院将40.4万起纠纷引入诉前调解,其中24.5万起成功化解;全市“万人成讼率”1.55%,连续两年同比下降;全市法院新收案件数在2022年同比下降9.6%的基础上,再同比下降6.7%。
2024年第一季度,全市法院引入诉前调解11.1万件,其中成功化解5.1万件。
设立12类84个调解室 3403名特邀调解员参与解纷
近年来,广州法院不断健全诉前调解机制,推动构建“党委领导、府院联动、多元化解、法治支撑”工作格局,把诉调对接的“调”再往前伸,以前置解纷阵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将市场化解纷资源输送到社会治理前端,构建“当事人低成本+专业调解+法院调诉执有机衔接”的有偿调解制度体系,为涉企纠纷提供专业高效的解纷服务,有力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2023年以市场化模式成功化解纠纷4.6万件;深化诉非分流,落实将家事、医疗等9类涉民生重点领域案件调解前置,通过诉讼辅导员释明、立案和调解人员指引等方式强化诉前引导,全力推进诉前分流。
据悉,广州两级法院设立劳动争议、金融纠纷等12类84个调解室,成立“启德·谐和”广州法院多元解纷中心,协同行政部门、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等全市140家单位持续深化“法院+”纠纷化解格局构建,与这些单位指导下的调解组织建立诉调对接,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协同、力量统筹,诉调衔接路径更畅通。
与此同时,广州法院还引入工商联、中小企业协会、证监局、住建局等13家“总对总”单位指导下的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针对性开展类型化纠纷的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调解及普法宣传工作,提高纠纷解决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建立全市两级法院特邀调解名册,组织388家特邀调解机构、3403名特邀调解员在诉前、审前、执前参与调解工作,调解案件类型覆盖八成以上民商事纠纷。采取分类、分层、分级管理模式,严格调解机构和调解员入册标准,定期梳理调解员工作情况,完善调解资源引入、退出机制,专业调解队伍更充实。
建立基层解纷站点267个 调解员100%入驻ODR平台
广州法院广泛对接基层治理力量,依托“庭所共建”、“法院+综治”等机制,在街镇、村社建立基层解纷站点267个,提供纠纷就地化解“最小支点”。
例如,海珠法院在辖区18条街道设立“和韵”驻街调解工作站;从化法院联合区综治中心、司法局在五镇三街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组成“三人调解小组”;越秀、黄埔、花都法院等积极参与推进辖区“无讼社区”建设工作。
2023年,全市法院依托前端力量成功化解7.7万件矛盾纠纷。
据介绍,广州法院切实增强在线解纷效能,388家调解机构、3403名调解员100%入驻广州法院ODR平台,融入5G智能虚拟法庭、“AOL授权见证通”等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实现纠纷调解全流程线上完成,ODR平台上线至今累计调解超85万起纠纷。
线上“搭桥”协同治理,在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主要互联网平台设立“枫桥E站”,联合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高等院校、平台企业等第三方调解力量,实现平台纠纷就地化解,2023年化解该类纠纷2399件。
为促进提升基层治理单位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广州法院推动“三进”共治体系升级,扎实开展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构建“下沉式”基层司法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派出法庭的基层治理作用,派员参与辖区内的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活动,定期筛选典型案件、涉民生案件提炼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加大对基层治理单位的业务指导。
“数助决策”促法治建设 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档升级
近年来,广州法院以“数助决策”助力法治建设,依托司法大数据推进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例如,黄埔法院以近年来受理案件为蓝本,绘制基层街镇治理风险“法治地图”,形成《企业法治体检报告》,精准提供社会治理决策参考;海珠法院、荔湾法院定期向辖区街道制发《诉源治理分析月报》,为风险防范化解提供对策建议。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州法院以云端平台助力智慧治理,组织全市195家基层治理单位入驻广州法院ODR平台,为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提供助力。
以平台对接延伸服务触角,从化法院深入参与区委政法委牵头的“综治微法庭”建设,依托广州法院ODR平台、广州AOL电子诉讼(服务)中心平台与五镇三街综治中心建立远程对接,为纠纷当事人提供在线调解、司法确认、普法宣传等服务,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档升级。
发布会上,市法院向2023年度广州法院十佳调解员和十大调解案例获奖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十佳调解员代表作了发言。
此次发布会上公布的“十佳调解员”获评代表包括民主党派人士、行业专家、社会工作者及基层服务人员。
“十大调解案例”涵盖金融地产、住房交通、环境保护、跨域合作及未成年人保护等多元领域。
突出了调解工作扎根基层、适用广泛、贴近群众、高效便捷等优势特点,展现了社会多方主体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良好成效,体现了多元解纷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广州法院将深入践行新时代能动司法理念,持续拓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真正将“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保障。
获奖案例
1.未成年人高额游戏充值纠纷非诉处理机制
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家长实名认证的账号,绕过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进行手机游戏高额充值引发的纠纷,广州互联网法院在“枫桥E站”工作机制框架下建立“未成年人高额游戏充值纠纷非诉处理机制”,委派第三方调解团队,通过示范判决向当事人明确责任分担规则,制定退费信息收集要素表快速准确收集信息,提升退费效率,建立专项调解经费、购买调解服务、试行市场化调解模式,提升调解员的服务意识与工作积极性。
2023年7月-12月期间共计受理此类纠纷1369件,截至2024年2月27日已办结1152件,成功993件,成功率达72.5%。
2.“法官+专家”鉴前会诊调解
A公司诉B公司拖欠工程款,B公司反诉A公司施工仓库存在漏水等质量问题,并提出鉴定申请。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法院委托从化区建筑业协会的建设工程类专家调解员共同开展该案调解工作。
专家调解员、鉴定人员、法官与当事人一起到现场勘验、初步会诊,确定了仓库漏水的原因及鉴定费用约为8万余元。
随后专家调解员及鉴定人员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当事人同时提出几种可行的修复方案,并耐心细致为当事人“答疑惑、算成本、摆事实、讲道理”,最终促使纠纷当场化解。
文/赵青 吴飞燕 谢君源 赵岑 彭勇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