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一审宣判赔偿25万,多位配音演员发声支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4 08:03

4月23日上午,北京互联网法院对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进行一审宣判,认定作为配音师的原告,其声音权益及于案涉AI声音,被告方使用原告声音、开发案涉AI文本转语音产品未获得合法授权,构成侵权,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万元。

该案件去年12月12日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进行审理,引发了众多配音行业从业者的关注。根据北京互联网法院公开的案件信息,原告殷某是一名配音师,录制过多部有声作品,在朋友的告知下意外发现自己的声音被AI化了,在一款名为“魔音工坊”的APP上以“魔小璇”的名义出售,自己从未授权过该行为。殷某表示在某短剧账号中,自己被AI的声音被使用在了119部作品里,经声音筛选和溯源,发现上述声音作品中的声音来自被告运营的“魔音工坊”App。因此殷某以侵害其声音权为由,将魔音工坊的运营主体北京某科技公司等五个相关被告起诉至北京互联网法院。

图源北京互联网法院微信公众号

涉案AI声音产品是否有原告合法授权?被诉行为是否侵权?如构成侵权,相应的损害后果如何?侵权责任又该如何承担?这几点问题是该案件审理中的焦点问题。历经数月审理,最终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判决,被告构成侵权,需向原告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万元。该案法官强调,声音作为一种人格权益,具有人身专属性,任何自然人的声音均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对录音制品的授权并不意味着对声音的授权,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

这一审判结果在配音圈中引发了较为广泛的关注,配音演员关帅发文表示:“今天还有比这个更让配音演员开心的事吗?”知名配音演员阿杰、皇季贞、聂曦映、藤新、夏磊等均表示支持配音演员维护自身权益,国内知名的声优经纪公司729声工场也借由此案强调“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网友指出配音演员声音被AI化并不少见,只是没有对簿公堂,“我刷到过很多次,点了不喜欢还是会看到。”“说实话我不看好AI发展,以后这种事感觉会越来越多。”

实际上,生成式AI的迅速发展不仅对图像、影像、音频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对于依靠声音谋生的人们来说,AI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配音演员们靠着一把嗓子吃饭,他们独特的音色和情感表现能力是他们赖以谋生的技能,AI技术带来的深度伪造、声音克隆等问题已经相当凸显。四月初,超过200位海外知名音乐人联合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表达了他们对AI技术带来的深度伪造、声音克隆等问题的担忧,呼吁不要使用AI取代人类艺术家。

随意的克隆、AI化人类的声音并运用在商业当中的问题不是孤立出现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和AI深度伪造图像一样,AI深度伪造声音同样可能带来伦理道德上的问题,去年游戏《上古卷轴》的社区中,就曾有玩家发现有人使用了真实配音演员的声音输入AI,最终形成了一系列不当的声音内容被投放在游戏社群中,该行为受到了配音演员们的集体抵制,多位配音演员宣言表示“不允许人工智能模仿我的声音,我的声音属于我,你不能复制它并说出你想要的任何恶毒言论。”

去年引发社会各界讨论的“AI孙燕姿”如今仍然活跃在视频平台,玩梗和侵权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的审判公开对于其他有着类似情况的案件会起到参考和标杆作用,对于AI应该如何辅助声音行业健康发展而非在侵权道路上一路狂飙,这一案件或许很有参考价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从“一眼假”到“真假难辨”再到“深度伪造” 滥用公众人物声音 AI技术应用玩过界
工人日报 2024-10-28
滥用公众人物声音恶搞,AI技术应用“玩过界”被质疑
工人日报 2024-10-28
滥用公众人物声音恶搞 AI技术应用“玩过界”被质疑
工人日报 2024-10-28
网友“被雷军骂”?AI“克隆”已有判例 法院明确用AI生成声音需获得本人授权
扬子晚报 2024-10-11
配音演员石班瑜去世 与周星驰合作过多部作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8
日本配音演员田中敦子去世,代表作有《火影忍者》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0
AI降低了创作门槛,但没到“人人当导演”阶段
解放日报 2024-05-14
AI配音侵权案宣判 声音也有人格属性
扬子晚报 2024-05-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