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北京的风沙哪儿去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7 11:00

◎朱祖希(著名史地学者)

每当春季来临,尤其是到4、5月份,只要是一出现五级左右的大风,随之而来的便是满天的风沙,天也变得昏暗了,带有土腥味儿的空气,让人似乎有点儿窒息,点点黄尘从天而降……而这也是我本人曾亲身经历过的情境——当年,我还在北大读书。一天早晨,刚一走出“十四斋”,天是黄黄的,空气有点儿混浊,好像是在下雨似的,可一看衬衣上是一点一点很细的黄土……

喔,原来是这样!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个5月中旬,我受北京地理学会的委派,接待一位来自日本的“环保专家”。我们在见了面略作寒暄之后,他便拉下脸来责问我:你们北京的风沙严重地污染了我们日本,并因此给日本人民带来了众多困惑,且出现了严重的呼吸系统的疾病……面对他这种无端的指责,我只是淡淡地回答道:

第一、风沙问题是数万年以来的一种地质现象,并非人所为之,更不是北京特有的“土产”。据我们在北京地区所收集到的标本表明,它所具有的矿物质形态特征,与距今数万年前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非常相似。它表明这些呈黄色的物质不仅来源于中国西北部的黄土高原,甚至来自于更远的河西走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乃至西伯利亚。它们是随着强劲的西北气流途经华北地区进入东海,乃至太平洋的。

第二、据加拿大、美国有关专家的研究,每年的4、5月份,正是东海、太平洋里的鱼儿繁殖的季节,落入其间富含矿物质、腐殖质的黄土尘埃正好喂养了这成千上万的鱼苗。如果没有这些降落在东海、太平洋里的黄土尘埃,恐怕你们日本人连鱼都吃不上……

听了这些有根有据的回答,他好半天都没有说话,却突然来了一句:“嗦嘚斯内!”便站起来示意要告辞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是说:喔,原来是这样!

从史籍中找出三百余条有关“雨土”记载

我曾经花了好长的时间查阅了我国史籍中有关风沙问题的记载,包括《史记》《汉书》《晋书》《魏书》《隋书》《旧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我从这些史籍中找出的三百余条记载中得知,在我国古代,把风沙天气统称为“雨土”,且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如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雨土七昼夜,没死牛畜”等。也因此,在史籍中便把它归结到“五行志”(金木水火土)灾害志中。

在《史记》中还有这样的一条记载:“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政,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空谷”,又说“帝辛(纣)五年,雨土于亳”。自此之后数千年来,对于“雨土”现象,几乎史不绝书。

我把它们归结成了如下的几条: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雨土”现象记载详简不一,有的仅记有“雨土”或“风霾”二字;有的则记有“天雨尘土”“黄雾四塞”“黄埃蔽天”或“沙埃蔽天”等。《汉书-五行志》载:“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三十二年)四月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月夜下著地黄土尘也。”

2.风是出现“雨土”天气的推动力,只要大风出现,也就必然会出现“雨土”,且多记有“大风从西北来,黄霾蔽天,尽晦”。

3.“雨土”或“风霾”几乎全年都有发生,但主要集中在4、5月份。其降落范围东达山东蓬莱,乃至荣成;东南可达江苏、浙江象山,甚至越过东海进入太平洋;西南可达湖北、四川,但很少波及东北地区。

上述情况表明,“雨土”是一种出现在较大范围内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可以想见,“没死牛畜”该是多大的风沙灾害了。

其间也有直接关于发生在北京地区“雨土”天气的记载。如“明成化九年(1473年)四月乙亥,两京(指北京、南京)雨土”;“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狂风大作,黄沙蔽天”;“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朔,京师大风从西北来,黄霾蔽天,昼晦,大树皆拔”;“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二十一日,通州雨红砂,昼晦,大树皆拔”……

此外,在《京师偶记》《燕京杂记》等书籍中也多有记载。总之,当强劲的西北气流途经干旱的沙漠地带、黄土高原时,都会将沙尘卷入空中,并形成“雨土”,甚至是沙尘暴天气。而华北地区几乎每年都会有5-15天的沙暴日,且多集中发生在春季,危害匪浅。

道道防护林,形成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

风沙问题曾是历史上困扰北京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实践证明,降水对抑制风沙天气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即便是0.1毫米的降水,亦能抑制住当日暴发的风沙。而充分利用树木和绿地削弱太阳对地面的热辐射,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减小风速,就能有效地扼制“雨土”或风沙天气的形成。

新中国建立以来,便着手经营三北(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的营造,并形成一道道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在北京地区,又普遍施行植树造林运动,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地面的植被覆盖率;进而又进行了“南水北调”工程,改善我国北方地区原本降水不多,月降雨分配严重不均的状况。

地球的大气环流和我国所在的地理位置依然故我,但是近数十年来,那种“黄霾蔽天”黄埃四塞”,天降“雨土”的天气,显然已经很少见了。这也就足以证明了,我国数十年来在坚持维护“三北防护林”的同时,采取普遍的植树造林,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率;调整经济结构,工业生产采取严格的防尘措施等带来的骄人成果。

北京西部的太行山脉、横亘在北部的燕山山脉,如屏如障,它有效地减弱了强劲冷冽的西北气流对北京的侵害,而塞罕坝数十年植树造林的巨大成就,北京1000多万亩宜林荒山的绿化,也为扼制“风沙紧逼北京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因之,当我们在享受“风沙息、天常蓝、树常青、水长流、鱼常游”的生活环境时,我相信,人们都会打从心底里感激那些为绿化祖国、改善生态环境做出无私贡献的人们。

供图/朱祖希

相关阅读
甘肃将出现入冬以来最强寒潮、雨雪、大风沙尘天气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21
历史|“黄土垫道,净水泼街”,晚清的京城街道环境,到底有多差
历史学堂君 2024-07-27
冷空气裹挟大风沙尘今晚抵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7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15日起将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13
今起南方迎新一轮降雨 内蒙古华北东北仍有大风沙尘 气象专家提醒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20
沙尘暴蓝色预警!北京北部等地区将有扬沙或浮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9
内蒙古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明起大风沙尘降温来袭
央视新闻 2023-04-18
北京:20年种植922万亩林海拒风沙,逛公园或偶遇野猪豹猫
北京新闻广播 2023-04-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