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由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小成本电影的现状与未来”研讨会在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举行。这是“影苑沙龙”系列研讨会的首场活动,邀请了从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生产到营销发行、艺术评论等各个环节、领域的专家出席,从不同角度剖析中小成本电影所面临的复杂局面,研讨未来发展趋势,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北京电影家协会理事叶宁认为,中小成本电影的难点和痛点代表着年轻创作者的困惑,当下存在着类型表达和作者表达混为一谈,以及优质剧本储备不足的问题,造成平台腰部内容出现断层。市场对于中国好故事的表达仍然是饥渴的,创投应当为年轻人明确创作方向,并且给予优秀项目后续的资金支持。
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导演、北京电影家协会理事李睿珺结合自身创作经历提出中小成本电影存在发行和票房回收难的问题。部分中小成本电影在经过网络平台传播后取得一定的票房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短视频的宣传,因此作为创作者,他希望能给更多中小成本故事片长线放映的机会。另外,今天的硬件技术越来越完善,也是以往的拍摄条件所无法媲美的,甚至用手机拍摄电影也完全成为可能,创作者应该大胆尝试,重要的是先让人看到自己作品。
中国电影报社副总编辑张晋锋结合近几年的影片,总结出中小成本电影需要兼顾完成度、创新度和话题度三个“度”,同时要追求精品化,在价值表达、题材故事、艺术手法和主创人员的社会形象等方面寻求观众和市场的认同。在此基础上他建议:宏观政策要有持续度,产业活力和秩序要兼顾,加大对青年创作人员作品的扶持力度,保证公平竞争的开放度。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影创意第一工作室经理、海浪电影周秘书长谢瑾认为,中小成本电影涌现是电影市场成熟的标志,应当举全行业之力推动其发展。同时影片收入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可以通过植入版权、政府补贴实现一定的成本回收,降低对票房的依赖,减轻院线压力。作为中小成本电影不能依赖过去的商业模式和流量,而要看重性价比。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青年导演+成熟班底”的模式更有可能获得商业成功。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良学介绍了北京市文联和北京电影家协会为扶持帮助中小成本电影创作所实施的一些列举措。北京文联品牌活动“双周影院”于2023年4月启幕以来,举办了20多场放映交流活动,主要放映优秀中小成本影片,并邀请主创分享创作感受,已成为文艺电影鉴赏地、专业学术交流集聚地。北京电影家协会连续举办五届的“筑梦北京”电影短片创作大赛和已进行十四届的“北京影协杯”电影剧本征集评选活动,为优秀年轻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创作机遇,成为优质中小成本电影的策源地,受到青年电影人的热烈响应。张良学表示,未来,北京市文联还将通过创作扶持和“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把优秀中小成本项目和有潜力的影视创作人才选出来、孵化好、送出去,推动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佳作和优秀影视人才诞生,为繁荣国家电影事业和产业贡献力量。
文/王金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