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开网络流行语、表情包就不知如何开口;在正式场合说话,突然“卡住”,大脑一片空白;与朋友面对面坐着,却相顾无言,尴尬非常……不少年轻人感慨自己的表达能力下降,“词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半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47.1%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4月2日《中国青年报》)
这种“文字失语症”与网络的兴起相生相伴,并随着网络环境的深化变得更为严重。流行语、表情包等浅白直接的输出方式让网络交流极其便利,甚至一个表情符合就能表达出关键意思,不过回归到现实,复杂深邃的意思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甚至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内心想法,如同“提笔忘字”一样,处于“欲说词穷”的境地。
个别人有如此表现尚可理解,群体性呈现出此种状况意味着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继而影响线下社交的正常开展,导致“社恐”问题的加剧。之所以如此,就在于长期的网络文化和浅白的表达方式,以及用流行语、表情包的表达替代,使得真实的语言交流变得稀缺,缺乏线下的真实性交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个人的表达能力的退化,无以适应线下的正常人际交往。最终,大量的年轻人在线下与线下会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从线上的自信轻松,可以无障碍式交流,到线下的表达不畅,交流存在很大困难,“文字失语症”的普遍化,俨然成为一个值得警惕的社会问题。
此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陷入欲罢不能的恶性循环中。越是过度依赖和迷恋网络交流,线下的表达能力就会越来越差。随着线下语言表达能力的日趋弱化,则会加速逃避现实交往而沉迷于线上交流。没有线下的表达能力作为基础,一个人无法用语言正常表达自己的想法,社交障碍会加重社交“恐惧”,除了会造成交际的隔离与封闭,还会带来的代际文化区隔,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文化凝聚力。人与人的生活就只能停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现实交往就会有难以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处于这种状态中,他会变得孤立而孤单,只能生活封闭的场景中,一个社会如果也处于此状态,就会形成难以解决的“公地悲剧”。
调查显示,“词穷”产生的原因的有:线下面对面沟通交流变少(47.6%),“短平快”的表达方式盛行(34.4%),快节奏生活让人难以沉下心思考(33.1%),与人交流的欲望下降,不想表达(17.6%)。因而,要走出“词穷”困境需要改善网络语言环境,实行语言表达的“由虚转实”,既要实现线上线下的“双腿走路”,又要做到“标准一致”。具体来说,一方面,在网络语言的表达上,要避免过度依赖流行语、表情包等浅白直接的输出方式,而回归到正常的语言表达,让语言组织和表达准确而丰富。另一方面,要避免过度依赖网络化社交,提倡和鼓励面对面交流,通过线下实践来锻炼和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除此,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要“以我为主”,既要加强加强阅读,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还要注重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避免过度依赖碎片化、快餐化获取信息的习惯,使自己获得“可以深度交流”和“精准组织语言”的能力,先解决“能够实现高水平说话”的基础缺陷。在此基础上,多参与线下面对面交流,尽可能让社交从线上回归到线下,由幕后敲键盘到面对面交谈,如此才能让年轻人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防止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消失。年轻人也只有勇于走出网络的快餐式环境,才能摆脱“线下独处、线上热闹”的社交困境,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和并具备正常的社交能力。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