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嘱库:7年来中青年遗嘱数量增长24倍 微信账号、QQ、支付宝已成为重要遗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1 18:20

2024年3月21日,中华遗嘱库发布2023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根据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中青年遗嘱数量激增,7年增长24倍,另外,近三年来,立遗嘱人的户均资产量呈明显增长态势,统计发现,微信账号、QQ、支付宝已成为中青年立遗嘱人群的重要资产。

7年来中青年遗嘱数量增长24倍

据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遗嘱咨询数量达478850人次,遗嘱登记保管数量达311868份,百姓对订立遗嘱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白皮书对比历年所统计的遗嘱人平均年龄,发现订立遗嘱的人群平均年龄持续下降。根据今年公布的白皮书数据显示,遗嘱人平均年龄已经从2018年所统计的77.43岁降低至2023年所统计的67.82岁,遗嘱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

2017年至2023年,中青年人(60岁以下)在中华遗嘱库设立遗嘱的数量增长24倍;到中华遗嘱库进行遗嘱咨询的中青年人数量上涨了17.3倍;在中华遗嘱库进行遗嘱保管的中青年人上涨了24.5倍。

此外,从2017年至2023年间,“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人数上涨了21.5倍;“9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上涨了11.2倍。同样,“0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根据白皮书统计,2023年共有167名“0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相较于2020年,增长率达到了24.62%。

统计发现,微信账号、QQ、支付宝已经成了中青年立遗嘱人群的重要资产,虚拟财产的继承问题,成为中青年立遗嘱人群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遗嘱人户均资产达744万元  房产归属最受老年人关注

另外,白皮书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立遗嘱人的户均资产量呈明显增长态势。已由2021年的626.5万元,上涨到2023年的744.1万元,涨幅比例高达18.8%。

与此同时,遗嘱中的财产类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根据白皮书数据显示,6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主要财产类型包括了:不动产、银行存款、公司股权、证券基金、理财合同,以及名贵收藏品等。

其中不动产为主要财产类型,2023年占比高达99.78%,其次是银行存款,占比15.82%。

而在中青年群体中,主要财产类型为:不动产、银行存款、公司股权、理财合同、证券基金、保险单、车辆等。根据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不动产在中青年人群遗嘱登记财产类型占比97.14%,其次也是银行存款,占比35.54%。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表示,老年人的主要家庭财产仍然以房产为主,房产不仅仅是家庭的一项主要财产,而且是老年人晚年得以安居生活的保障,通过遗嘱保护房产,对于老年权益保护、晚年幸福和家庭的平稳发展和共同富裕至关重要。

在今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要以高质量的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通过白皮书数据发现,2013年时,在中华遗嘱库进行咨询的中老年群体数量为21420人,登记保管量为6804人,保管比例为31.76%。而到了2023年,在中华遗嘱库进行咨询的中老年群体达到了85622人,登记保管量达到了53422人,保管比例上升到了62.39%。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民法典》立法专家龙翼飞表示,对中老年群体而言,高质量的遗嘱服务关系到老年人财产权益保障,以及晚年家庭幸福和谐,有助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和谐社会目标,尤其是随着百姓订立遗嘱需求旺盛,应尽快将高质量的遗嘱服务纳入到老年服务体系中。

未婚者在遗嘱库保管遗嘱数量7年间增长7倍 

当前,受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影响,越来越多人的婚姻观念发生转变。婚姻,已经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未婚、不婚族逐渐增多。

据白皮书统计,从2017年开始,每年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的未婚、不婚人群呈显著增长态势,7年间增长了7倍。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2077名未婚、不婚人士在中华遗嘱库登记并保管遗嘱。

未婚、不婚人群订立遗嘱人群中,女性占67.94%,另外,该人群主要以高中和大学及以上学历为主,整体占比分别为38.18%、46.56%。

从职业分布看,超过半数为企业高管与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企业高管占比33%,律师、理财师、会计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占比27%。未婚、不婚人群订立遗嘱的主要原因,有44.63%是为了照顾父母,另有29.06%是为了防止财产下落不明。

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项目办主任陈凯认为,订立遗嘱的未婚者中对于高学历与企业高管等群体而言,他们拥有的资产可能较多,法律意识与风险意识也较强。他们寄希望于通过遗嘱这一方式,来确保自身的意愿得以实现。

特殊人士的遗嘱服务 更需要关注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中华遗嘱库成立以来,收到了大量盲人、视力听力有障碍者、文盲等特殊人群订立遗嘱的诉求。由于这类人群无法适用正常的遗嘱订立流程,通常他们的遗嘱无法办理。2020年,中华遗嘱库创新推出了“盲文遗嘱”“文盲遗嘱”“录音录像遗嘱”等服务流程,满足了特殊人群的遗嘱需求。

根据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共有497名特殊人士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其中,378人属于识字不多、无法阅读者,61人存在视力听力障碍,58人属于行动不便者。他们通过中华遗嘱库为其设计的专属遗嘱订立流程,均实现了自己立遗嘱的愿望。

广州的郭女士已经87岁高龄,早年丧偶后,独自抚养了5名子女长大成人。随着年岁渐高,郭女士一直有立遗嘱的打算,但受限于自己是文盲,去了很多机构,都表示无法办理。最终,郭女士在中华遗嘱库得到了肯定答复,通过中华遗嘱库“文盲遗嘱”的订立流程,郭女士日前顺利完成了遗嘱登记,了却了自己的多年心愿。

陈凯告诉记者,中华遗嘱库是中国遗嘱专业服务的开创者,不仅专注于推广遗嘱观念,而且非常看重遗嘱服务的专业性,在财产规划和保障特殊人群权益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以保障特殊人群可以享受到平等、便捷、高效的遗嘱服务。

指定遗产管理人亲友占比达87%

2024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李学梅拟向大会提交《关于将“遗产管理师”认定为新职业的提案》,让这一话题引发热议。

通过今年白皮书公布的数据,北青报记者发现,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中,指定亲友为遗产管理人占比为87.2%,而指定他人或机构为遗产管理人占比12.8%。

对此陈凯认为,亲友担任遗产管理人的优势在于,他们熟悉逝者的意愿和生活习惯,有助于遗产按照逝者意愿分配。同时,亲友之间沟通更为顺畅,可以减少遗产处理过程中的矛盾纠纷。

但同时亲友担任遗产管理人也存在很大风险。特别是亲友若非遗产管理专业人士时,可能无法处理财产过户、继承手续、法律文书、诉讼程序等问题。面对遗产分配不均,以及他人的质疑和挑战时,容易引发更大矛盾,导致家庭关系破裂。

“相较于亲友,专业的遗产管理人具有良好的专业性与中立性,在处理遗产过程中,他们能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逝者真实意愿来处理相关事务。”陈凯说,专业的遗产管理人具有丰富的处理经验,能更好地维护遗产的安全与逝者合法权益。因此,加快遗产管理人职业化进程迫在眉睫。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王朝
校对/李鑫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数字遗产”的立法空白亟待填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1
用好遗嘱工具让“身后事”顺起来
法治日报 2024-04-14
立遗嘱被不同年龄人群接纳 有“90后”遗嘱涉虚拟财产
工人日报 2024-04-07
北青快评 | “订立遗嘱年轻化”体现社会文明进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6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立遗嘱 立遗嘱的“00后”女孩:录像时买了一束鲜花 以此代表生命的热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1
Qnews|中华遗嘱库公布“十大经典案例”:百万粉丝up主将虚拟资产留给父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1
半两财经|中华遗嘱库推出八大机制 财产继承可一站式速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0
中华遗嘱库首推遗产管理公益服务:被继承人可指定遗嘱执行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