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区域重大战略,是十八大以来的第一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昨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首都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目的是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郭兰峰总结说,“大城市病”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人口过度增长、交通拥堵、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住房价格居高不下和社会管理难度较大。
在人口方面,这几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基本固定在2100多万,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也日趋完善,北京市四套班子以及70多个市级部门、近3万多工作人员已经迁至副中心办公,副中心的生活品质正在不断提升。在生态环境方面,2014年北京PM2.5为85.9微克/立方米,2023年降为32微克/立方米,同时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2023年京津冀区域PM2.5比2014年下降了近六成,“北京蓝”成为常态。
“要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就要减少非首都功能,跳出北京看北京,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化解北京的问题,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既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又带动天津和河北发展。”郭兰峰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牛鼻子”就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目前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方面是从源头严控增量,严格审批在北京落户的一般性制造业等项目,一批原来准备在北京落户的非首都功能设在京外。同时绝对不搞“一刀切”,对于符合“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项目,比如社区的一些“菜篮子”工程等便民服务设施积极予以保障。
另一方面,有序推动存量向外疏解。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制造业向京外有条件的地区转移。2014年以来,北京市疏解了一般制造业企业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推动中央单位所属非首都功能疏解。目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雄安院区都已经开工建设,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中国矿产等央企雄安总部正在加快建设,中国三峡、中国船舶、中国电子总部也分别从北京迁移到武汉、上海、深圳。
同时,为了保障疏解单位和人员的切身利益,国家发改委和有关部门针对疏解单位、人员关心的焦点问题,陆续制定实施了一批政策,特别是去年出台了雄安新区28条政策,保证疏解到雄安的人员创业条件、居住条件和工资收入总体不低于在北京时的水平。积极鼓励疏解单位以此为契机,从架构和业务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实现效能提升和结构优化。
雄安新区城市框架雏形显现
雄安新区设立的主要初心使命是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郭兰峰介绍,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雄安新区正在不断从蓝图变成实景。目前雄安新区“绘蓝图、编规划、出政策”等重大基础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在进入到了大规模建设和承接非首都功能并重的阶段,城市框架基本拉开、雏形显现。
郭兰峰表示,自2017年设立以来,雄安新区规划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城市框架基本拉开、雏形显现。党中央批复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出台支持雄安新区改革开放的文件,雄安新区四个基础性规划出台,交通等20多个专项规划以及财税等20多个配套政策也都印发实施。“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来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这四句话来编制规划,从全球213家水平比较高的设计团队中遴选了12家顶级团队来对雄安新区城市进行设计,并将这些最优的方案充实完善到规划中。”
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郭兰峰介绍,雄安新区聚焦率先启动建设区域,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态工程、公共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目前“四纵三横”的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网络已经全面建成,启动区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京雄城际开通后北京西站到新区的通勤时间在50分钟左右,从大兴机场到雄安新区19分钟就可以到达。
在生态治理方面,白洋淀被誉为“华北之肾”,不仅影响河北的生态环境,也影响整个华北地区。郭兰峰表示,中央区域办制定了白洋淀治理规划,并推动河北和北京、天津,以及中央有关部门压实这方面责任。通过几年的治理,目前白洋淀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生态优、环境美加快实现,“华北之肾”重放异彩。
此外,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也在不断增加。北京援建的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校区已开始招生,雄安宣武医院开始接诊,北京与雄安新区第一批33项公共服务同城化事项已经发布,实现“北京的事雄安能办、雄安的事北京能办”。京雄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实现公共交通、就医购药等多个应用场景两地互通。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深入推进阶段
郭兰峰说,过去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是夯基垒台、落子布局,重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这段时间,在总结十年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在深入思考下一个十年应该做些什么。”在发布会上,郭兰峰介绍了下阶段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围绕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要抓住疏解工作不放松。郭兰峰指出,当前,疏解的第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将实施新一批具备条件的疏解项目。他强调,疏解不是简单地搬迁到雄安或者搬迁到哪个地方,比如央企疏解就应该在企业的体制机制、业务范围、科技创新等方面有所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疏解带动天津、河北的发展,也才能实现协同发展。
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北京“新两翼”也就是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方面,要培育区域的增长极。对于雄安新区,一些体制机制还需要建立完善,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目标是要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对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加强科技创新、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功能,推动绿色发展,增强北京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要促进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以点带面助力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制定出台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做好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持续推进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抓好唐山高质量发展方案落实。还要发挥好京津冀对山东、内蒙古、山西等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向规则协同并重转变。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融合,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在京津冀区域内落地;推动自贸区等开放平台加强制度创新合作,共同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市场一体化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走出一步,加快破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障碍。
同时,还要不断增强区域内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北京、天津和河北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强化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政策协同。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这些重大的生态工程建设,让京津冀的天更蓝、水更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