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远离“文字失语”需要“对症下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7 16:12

沟通交流是人际互动的重要方式。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背后是思维和认知。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依靠流行语、表情包就能“直抒胸臆”,但在离开网络环境、需要进行规范化表达时,一些年轻人只剩下了干瘪的文字和磕绊的语言。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47.1%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人类的沟通交流离不开语言和文字。互联网时代,一些年轻人习惯于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信息、依赖网络用语交流情感,无论是纸质阅读、书面写作还是工作汇报、现实社交,越来越远离现实生活,致使正常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弱化。比如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不知该说什么、拜年信息要复制粘贴;工作汇报时,尽管有所准备,但也会一度“大脑空白”,有想法却难以完整地表达出来……这种表达能力被“梗阻”的现象,称之为“文字失语”。

这一现象为何会出现?调查显示,阅读量少、表达能力弱化排在首位,获选率为54.0%;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和表情包,缺乏创造力(53.0%),碎片化浏览信息,难以形成系统思维(52.1%),获选率均超过半数;线下面对面沟通交流变少、“短平快”的表达方式盛行、快节奏生活让人难以沉下心思考、与人交流的欲望下降等,也是造成一些年轻人表达能力下降的原因。从调查情况不难看出,诸多因素让网生代年轻人丧失表达能力的锻炼。

年轻人表达能力下降、“文字失语”问题应当引起重视。搞清问题所在之后,如何“对症下药”更为重要。首先,要从青少年学生抓起。当前,“文字失语”有向校园蔓延的趋势。学校应在教学中规范学生的语言使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加强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锻炼。相比中小学,大学阶段母语教育严重缺失。要完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加大语文教学权重,强化大学生口语表达、书面写作等能力培养,从而在社会上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其次,要着力改善网络语言环境。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强化对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坚决遏阻庸俗暴戾网络语言传播。相关部门要强化监管,对不规范字词进行网络公示、提醒公众注意,对滥用谐音、传播“烂梗”等现象进行治理。各类网络媒体要规范语言文字表达,打造高品质语文学习软件、节目等,弘扬优秀传统语言文化。

其三,年轻人更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语言贫乏、表达能力弱化,当然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精神贫乏是其中的根源所在。“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个人和时代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与精神存在方式。如果感到“文字失语”,不妨从网络世界中抽离一会,捧起书本寻一片心灵的栖息地,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同时,多参与线下面对面交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语言文字不仅是交流情感的工具,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传承好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语言文字,将产生更多适合现代表达、传播的场景,帮助我们远离“文字失语”。

文/付彪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求助!孩子说的“黑话”都什么意思啊
首都教育 2024-10-26
“有话好好说” 呵护青少年语言空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20
警惕离开“网梗”就“词穷”
北京日报 2024-08-21
引导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中国教育报 2024-05-11
争做全民阅读的践行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3
北青快评|线下“欲说词穷”需要社交“由虚转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2
38万网友互助摆脱“文字失语症”
扬子晚报 2024-03-11
拿什么拯救“文字失语症”
北京日报 2024-03-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