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苏辙的年夜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5 14:00

1059年,21岁的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回到京城开封。两年后,兄弟二人参加制科考试,结果苏轼中第三列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并于十一月辞别家人,腊月抵达陕西凤翔;苏辙则被列为四等,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苏辙拟赴任的商州与兄长的凤翔都在陕西,距离开封千里之遥。而父亲在京编修《礼书》,身边不能没有亲人照顾,苏辙于是请求留在开封并获批准。就这样,1061年的除日(年三十),苏辙与父亲在开封,而苏轼在陕西凤翔。

除夕之夜,苏辙陪伴父亲苏洵守岁。入夜,家中灯烛通明,人们走来走去,忙着准备一道道年夜菜。热闹的场景让苏辙想起千里之外的兄长,他们今夜又不能团圆;而从1059年算起,倏忽之间已是离开家乡眉山的第三个春节了。他心中有话说,于是回到自己的书房,铺纸蘸墨,写下了五言诗《辛丑除日寄子瞻》,共22联,220字。“有怀岐山下,展转不能释”,兄弟情深,苏辙在诗中为不能一起吃团圆饭遗憾,同时还告诉了苏轼今年家中的年夜菜。

第一道是羊炙,这是苏家人都喜爱的一道菜。苏轼有诗:“平生嗜羊炙,识味肯轻饱。”它的做法,与烤羊肉有相似之处。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写道:“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煑热漉出,不乘热出,则抱水不干。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大意是将羊脊骨煮熟,肉趁热剔下,加酒浸泡入味,然后撒入薄薄一层盐,置于柴火之上稍稍炙烤即得。苏轼的“烤羊蝎子”肉不多,虽然“终日抉剔”很有乐趣,但在一家老小围坐的大年夜,这道菜选用羊排、羊腿的可能性更大。

第二道是黄河鲤鱼。开封临近黄河,岁末正是黄河鲤鱼肥美的时候。当时的都城已经有专卖淡水鱼的“青鱼市”,年前出售渔民们捕捞的大鲤鱼是自然的事情。加上鲤鱼既有“连年有余”的美好寓意,也包含着“鲤鱼跳龙门”的期许,对这个第三代已出生的读书之家再适合不过了。只是不知道,这年除夕,苏家吃的是红烧鲤鱼还是糖醋鲤鱼?

有意思的是,次年春节,在陕西凤翔任上的苏轼,因为公务无法到开封与父亲和兄弟团聚,他写了三首诗寄给苏辙,提到“馈岁”的习俗,也就是新年之前,亲朋邻里间互相送年货。其中“寘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大鲤鱼赫然在列,可见除夕食鲤鱼,已成当时的风俗。

第三道是腊肉。宋代,人们在腊日前后制作腊鱼、腊肉,除夕时正好风干入味,制作一道年夜菜正合适。苏轼读到苏辙的这首诗很感慨,他想到小时候和兄弟一起过年的情景,现在“屈指已成昔”了。苏轼随即和诗一首《次韵子由除日见寄》,并且告诉苏辙,附近的陇地,除夕也吃腊肉:“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第四道是鸡,取“大吉大利”之意,千年之后,我们的年夜饭仍然不能没有它。

第五道是兔,当时人们互相馈赠的年货中,除了大鲤鱼,还有“发笼双兔卧”,可见兔肉也是很流行的一道年夜菜。至于烹调方法,用的还是川式,“家味宛如昔”,人在开封,但一口川味兔肉,就能让苏辙瞬间回到家乡。不仅春节,宋代人平时也经常吃兔肉,记录北宋开封生活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东华门外的市井,售卖“鹑兔脯腊”;朱雀门外的市场,有“鹅鸭鸡兔”肉;饭店里还有盘兔、炒兔、葱泼兔等多种兔肉菜肴。

从第六道起,苏辙没有告诉我们具体的菜名,只说“盘飧杂梁楚”。开封在战国时期属于梁国(魏国),离楚国也很近,它的菜系,受梁、楚两地影响很深。入乡随俗,除夕肯定要上几道梁、楚地区的家常菜。

菜品很多,其实苏辙的诗中只有15个字:“盘飧杂梁楚,羊炙错鱼腊。庖人馔鸡兔。”但看到这些,已足以让苏轼对父亲和兄弟的思念更深一分。

除了菜,饮品和糖果也要有。宋代除夕喝屠苏酒,一种浸泡了白术、桂枝、防风、花椒等中药的“岁酒”。喝时还有讲究:小孩先喝、年长的最后喝,苏辙后来有首《除日》诗就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糖果则有“梅柳糖”,71岁时,苏辙在《己丑除日二首》中说:“乡人以饧蜜和面,象梅枝柳叶。”这种在蜂蜜中加入面粉制成的糖果,一直让他念念不忘。

吃过年夜饭,又是新的一年。苏辙在诗中许了个愿,希望明年兄长能回到开封,这样他们就可以朝夕相处,一起品尝美酒和新笋:“谓言从明年,此会可悬射。同为洛中吏,相去不盈尺。浊醪幸分季,新笋可饷伯。”苏轼宽慰他说:“诗来苦相宽,子意远可射。依依见其面,疑子在咫尺。”读诗如晤,即便不在一地,照样心意相通。最后,两位大诗人还约定,新年里,他们凭诗相会:“诗成十日到,谁谓千里隔。一月寄一篇,忧愁何足掷。”

文/纪习尚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