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消息,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京出席部署走访上市公司工作、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国视频会议。
何立峰要求,各相关地方、部门要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支持力度。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
何立峰强调,各相关地方、部门要以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信心提振、资本市场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何立峰阐述了“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他指出,上市公司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有助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
2020年,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形成了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2022年底,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启动实施,工作重点从“治乱”转向更深层次的“提质”,多管齐下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政知君注意到,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度提到要“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会议指出,要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存在信披违规、内幕交易等不合规行为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背后,也有现实依据。
2023年11月,《证券时报》发布《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3)》。白皮书提到,整体来看,在国家政策和监管机构的积极引导下,在上市公司孜孜不倦的努力下,企业发展水平实现了从速度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从低效到高效、从粗放到精细的较大改进和完善。
“但是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发展时间不长,仍有一定比例的上市公司存在信披违规、内幕交易等不合规行为,治理水平和经营质量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2023年12月,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将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易会满说,资本市场“晴雨表”功能主要通过上市公司来体现。
去年,5000余家上市公司实现增加值超过18.23万亿元,占GDP的15.1%,研发投入占全国研发支出的五成。
“我们将扎实推动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落地,助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今年1月23日,易会满主持召开证监会党委(扩大)会议。会议指出,把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稳市场、稳信心,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构建中国特色上市公司估值体系。
此外,1月24日,国新办就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实现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举行发布会。
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包括“继续构建定位清晰、梯次发展的上市格局”、“持续发力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和“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
值得一说的是,29日的会议面向全国视频召开。
《证券时报》发文称,此举“意在让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培育优质企业”。
抓紧组织到上市公司上门走访
在部署走访上市公司工作时,何立峰提出两点要求:
要明确目标导向,把推动上市公司业绩改善和投资意愿修复作为推动经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重要举措;
要明确问题导向,抓紧组织到上市公司上门走访,推动优化公司结构、规范公司治理,培育优质头部上市企业,不断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这些具体部署,对于提振市场信心意义重大。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表示:“只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才能提振投资者信心,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繁荣。”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说:“当前社会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等问题,部分企业面临一些经营上的困难。在这一背景下,会议对走访上市公司作出具体部署,要求抓紧到上市公司上门走访。”
另外,这次会议是国务院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最新举动。
此前,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的其中一项议题是“听取资本市场运行情况及工作考虑的汇报”,这是新一届政府首次专门听取关于资本市场运行情况的汇报。
会议强调,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会议还提到,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打造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
在1月29日的会议上,何立峰还对房地产融资工作提出要求。
他强调,各地要抓紧建立并高效运转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尽快推动房地产融资具体项目落实,坚决防止出现新的违规挪用预售资金情况。同时,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资料|新华社 央视新闻中国政府网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高语阳 孟亚旭
编辑/赵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