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国家卫健委获悉,食品数字标签试点目前正在20余家企业开展,商品类别覆盖主要大宗食品。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大幅提升消费者阅读体验感与便利性。据国家卫健委透露,目前已组织20余家企业开展数字标签应用试点工作,超过40款产品加入了数字化标签的试点工作,覆盖粮油、肉制品、方便食品、坚果、饮用水、饮料、乳制品、焙烤食品、保健食品、酒类等主要大宗食品类别。(11月22日《北京青年报》)
数字标签是通过二维码等形式展示食品标签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食品标签上的二维码获取食品标签信息。相对于传统标签而言,数字标签没有标示版面的限制,消费者可以获取更为全面和丰富的产品信息,对产品有一个更为全面充分的了解,便于作出更为合理的选择。
以食品为例,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食品标签、说明书中应当完整、真实标注生产者名称、地址、成分或者配料表,以及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重要信息,若因标注不完整,就会产生消费误导,并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风险。
传统标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现实中一些厂家因各种原因导致标签不规范,内容不全面,因此面临被法律追究的风险。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应用已经深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标签已成为全球各国食品标签管理的趋势,无论从适应技术变革本身,还是从风险控制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实行数字化标签技术的运用都势在必行。
除了更为全面的信息提供,数字化标签更符合环保的理念。数字化的背后是网络化、智能化和无纸化,这不仅会节约大量的资源,也会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还有公开度与透明度,更有利于外部监督功能的发挥。不过,作为一件新生事物,数字化标签模式的运用牵涉面广,有一个由点到面的普及过程,因而在重要行业开展数字化标签试点,以此总结经验做法,为下一步全面推广打下基础,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3年7月底,在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的组织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开展食品数字标签试点工作。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食品作为数字化标签试点的对象寓意深刻。如今试点范围已覆盖了主要食品类别,为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此意味着,数字标签不仅实现了“破零”,而且做到了“从低到高”的递进。试点效果的好坏,对于整个后续系统化实施,起着关键性作用。
数字化标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面临着诸多现实性挑战,比如消费者对于食品标签的认知还存在不足,食品标签的管理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监管上跟进不足等。要实现数字化标签的破题,消费者逐步认识数字标签并养成阅读习惯,数字化标签标准的制定,企业参与度和行业协同度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试点工作的开展,既是一次全民宣传普及的过程,也是一次深入实践的经历,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外延性和带动力。
要实现全面性替代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比如消费者对数字标签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要主动培养自己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最终养成阅读习惯。国家标准部门要及时出台完善的数字标签标准,建立从企业到行业再到国家一系列的标准体系,让数字标签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出台相应的制度规范,在试点的基础上全力推行,使数字标签得到强制执行,同时要加强执法监督的力度,呵护数字标签由局部试到全面推行,由摸着石头过河到完善成熟。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