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寺南华寺内53件珍宝近日首次公开亮相
广州日报 2023-11-22 10:06

11月4日~11月19日,一场“千五春秋,百代传承——南华禅寺历史文化展”在南华禅寺曹溪讲坛举行。作为素有“岭南禅林之冠”美誉的千年古刹,南华禅寺自梁建寺至今已逾1500多年。鲜为人知的是,南华禅寺珍藏着自北齐以来的历代文物多达500多件,其中不乏国内外罕见的珍品、孤品,更有大量的国家一级文物,犹如一座“活着的博物馆”。本次展览,共展出南华禅寺历代珍藏的文物53件(套),均为首次公开展出。

“最古老”

距南华寺建成仅五十余年

走进古树参天、浓荫遮蔽的南华禅寺,只见古刹北依象鼻山,南临曹溪水,一派肃穆气象。这里是禅宗创始人六祖惠能弘法之地,也是六祖圆寂后真身供奉之所,有世界“禅宗祖庭”之称。据明万历《曹溪通志》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路经此地,见“山水回合,峰峦奇秀,叹如西天宝林山也”,遂建议地方官奏请武帝建寺。宋开宝年间赐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

本次展览年代最早的一件文物为北齐皇建元年铜佛像。该佛像为早年在南华寺内出土,其背面刻有“皇建元年五月五日,淳于忠为善养造佛像一区”铭文。也就是说,佛像造于北齐孝昭帝皇建元年(560年),距离南华寺建成的天监三年(504年)仅五十余年,当之无愧是南华寺1500多年历史的见证者。该铜佛像也是南华禅寺藏诸多文物中年代最早的一件,被誉为“镇寺之宝”之一。高约8厘米的这座佛像造型小巧精致,面型清秀,颔首垂眉,双目微闭。高髻佛像右手前伸,左手旁摆,佛像足踩莲座,座下为四脚方台,身后有圆光和背光,刻有纤细火焰纹。

据史料记载,两汉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也随之落地中土。历经千年,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中国文化内涵的汉地造像艺术,以庄严典雅的形式记录佛教艺术与历朝历代中国人心中美好的愿望。

艺术价值“最高”

北宋木雕五百罗汉像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当记者漫步于展厅,和来自唐宋元明等朝的各式雕像在刹那间相遇时,电光火石间脑中闪现出中国传统审美要素。其中最令人流连忘返的,莫过于北宋木雕五百罗汉像群像。他们带着睿智的沉思,从历史的帷幕深处亲近地向人们走来。

我国木雕罗汉群像源出于唐,及至宋,五百罗汉已普遍流行。但因日久年湮,历朝多劫,全国各地之古代木雕五百罗汉像多已无存,今能见到较完整且规模宏大者,唯有南华禅寺所藏的木雕五百罗汉中之360尊。这批木雕不但数量多,而且都是稀世珍品。这些罗汉像姿态形象各异,造像生动逼真,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人,世间百态活灵活现,是我国现存北宋木雕五百罗汉造像的杰出代表。最难得的是其中有154尊造像座的正面刻有清晰可辨的铭文,这让人们能考证其雕造的准确年代、匠师、舍造者和组织者姓名。这为学者研究南华寺的历史和广州北宋时期的城坊建设、佛教情况、商业和海外贸易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从铭文中可以发现,标明捐造人所属州郡者,最多的是广州人,其次是泉州、连州、潮州、衢州,这些人都是寄居在广州的商人或僧人。如358号罗汉铭文所载:“镌造罗汉一尊,往韶州南华寺……”由此可以证明,这批造像是在广州雕好以后,再运至南华寺供奉。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外地人在广州活动?张荣芳教授撰文认为:“泉州在北宋是仅次于广州的最大对外贸易港口,来往于泉州、广州之间从事贸易的人必然不少。潮州是北宋时期广东重要的产瓷基地,客居广州的潮州人或许与外销瓷器有关。如此多外地人客居广州,是广州商业繁荣的象征之一。”

实际上,如此珍贵的文物在千百年间也遭遇劫难无数。1937年,虚云和尚重建南华寺时将这批木雕密藏于大雄殿内之三尊大佛的腹内,这才得以让今天之世人一睹这批瑰宝风采。

最像“谜”

八思巴文圣旨“五百年来未遇识者”

展览现场,一道残长157厘米、宽53厘米,尾部残缺的圣旨,字体工整但犹如“天书”,无人能知悉其中一二。这便是罕见的元代八思巴文书写的圣旨。圣旨上钤朱红御印,全文由八思巴蒙古字写成,为元朝仁宗所赐。这件文物自明以来五百多年,在岭南未遇识者,直至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才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中山大学的杨鹤书教授曾深度参与南华寺元代八思巴文圣旨的“破译”工作。他回忆当时见到这份珍宝时的情景:“南华寺珍藏的两种少数民族文字文物,均系纸质墨书,用黄绫镶裱。因年代久远,纸已变灰黄。其中八思巴蒙古字文物宽55厘米,全长385厘米,文字共58行,上钤朱红御宝五方。因上面盖有汉字御宝,故可推知其为圣旨,但系何时所颁,内容如何?因文物本身尾部缺损,又不见诸文献记载,不能得知。”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八思巴蒙古字是元世祖忽必烈命其帝师“八思巴”创造蒙古新字。八思巴文的创制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相传八思巴与各族精通语言学的学者一起,焚膏继晷、殚精竭虑,前后花了近9年终于创造出一种有着41个字母的语言符号系统——八思巴文。元朝亡后,八思巴字随之废止后失传。学者们推测,这份圣旨可能有八思巴字和汉字两种文字,即八思巴字后附汉语译文。后来汉文部分连同八思巴字的尾部,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缺失。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学者照那斯图的帮助下,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终于破译了这道“天书”。原来该圣旨大意是要免除南华禅寺及所属戒院的赋税差役,令来往使臣官员不得住宿搅扰房院僧舍、不得侵占寺院的土地、河水、人口、牲畜、园林等。记者查阅《元史》等文献发现,元朝许多寺庙拥有一定的田产,当时的寺庙不仅有田地、园林、财物、磨坊、牲口等资产,甚至还拥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店铺和当铺、船只、竹筏等交通工具。如据《曹溪通志》卷一记载,至明朝时,南华寺的田产达18400多亩。这些财产都得到元统治者的保护。足见元朝的寺庙,很多实际上是一座大庄园。这对研究元朝岭南的社会经济制度,研究当时的生产关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物证。

细数“南华珍宝”

唐代传世刺绣 “千佛袈裟”

千佛袈裟长2.086米,宽1.046米,杏黄色绢地。四周用金线绣出12条金龙,中间分50行,每行分别用金、朱红、柠檬黄和浅蓝等丝线绣出20尊佛像,共计1000尊。佛像全为蹦跃坐式,身后有灵光,手有入定、接引、说法、降魔、合掌等式。是罕见的唐代传世刺绣作品。

六祖坠腰石

六祖坠腰石,今世传有两块,一在湖北黄梅五祖寺,一在广东曲江南华禅寺。

元代千僧锅

据《粤东金石略》载,此锅铸造于元朝至元四年(1338年)。相传能煮白米数百斤,可饭千僧。

文/卜瑜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黑神话:悟空》带火千年古刹水陆庵
西安晚报 2024-09-12
曲阳石雕:清脆的凿石声萦绕千年
北青艺评 2024-08-25
不做香火文章是对千年古寺的最大保护
法治日报 2024-06-18
“青睐·巴蜀石窟寻访”之旅|一次穿越千年的石窟探秘 一场回望时空的古今对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3
随笔|只此一瞬,千年万年——响堂山石窟·常乐寺遗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2
随笔|只此一瞬,千年万年——响堂山石窟·常乐寺遗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2
千年古寺开善寺大殿被淹 官方:已及时转移纸质文物和档案 水位缓慢回落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7
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公示
工人日报 2023-04-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