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未来:文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历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6 19:11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正渗透到社会与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推动着它们融合升级。以博物馆为核心载体的文博领域也正在朝着新的发展阶段迈进。无论是博物馆公共服务的方式和手段,还是公众的观展行为和需求偏好,都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与影响之下,发生着深层次的变革,数字化转型正逐渐成为海内外博物馆发展的关键战略主题。

文博人的智慧与文博数字化的历史进程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数字技术在各行业的成功应用和使用成本的降低,全球博物馆与档案机构都开始意识到它在提高藏品资源管理效率、文物研究和文化传播上的巨大潜力,文物研究、保护和展览工作也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与更新发生着持久的改变。

新技术的应用普及,总要历经质疑和推进困难。尽管早期许多机构对未知技术的作用保有谨慎态度,担忧文物数字化会对参观人数、藏品体验的真实性和学术研究构成威胁,但新颖、便捷的观展体验和多元的信息展示方式,正在改变着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和展览工作,塑造出新的观展体验。

技术初步发展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全球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都先后迈入了文博数字化的初期进程。无论是1967年由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发起组织的“博物馆计算机网络”(MCN),还是1997年故宫博物院对文物藏品的数字化记录和展出,都是对在当时看来十分新鲜冒险的数字技术的尝试。这些数据库的普遍建立,不仅弥补了实物展览、研究、保存的局限性,更促进了展览内容更有效的传达。通过对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存、传承和传播,为更便捷的多方信息资源共享也提供了可能。

伴随着三维拍摄、建模、动画制作等技术的发展,文物的数字化记录变得更加精确、真实,博物馆与观众都将视线转向了更具有临场感和体验感的展览方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巨幅动态《清明上河图》,结合中国古典名画、三维动画技术和巨幕投影技术,展现了画中宋朝的风土人情。这类使文物“动起来”的新趋势引发了公众的关注热潮,文博数字化进程也发生了由“静态记录”向“动态开发”的转型,迈入了2.0的阶段。

画游千里江山.jpeg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公众对博物馆的展览形式和传播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仅仅让文物在展览中动起来,已不再是数字化文博展览着眼的目标,具有沉浸性、多感知性的数字技术手段掀起了文博数字化3.0的风潮。2021年推出的《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融入了交互性更强的数字科技互动,运用投影与虚拟影像,将观众带入古画之中。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感官的交互拉近了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为博物馆的展览工作带来更丰富的可能性。

全新技术与全新的时代,文博数字化未来已至

在当下这个技术爆炸的时代,前沿科技日新月异,如何搭载这些新颖的技术为博物馆行业开辟更多崭新应用场景,如何提升观众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一直是文博行业持续关注和思考的命题。

2021年底,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在这些命题之下,交出了文博数字化4.0时代的答卷,其开发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参考了游戏设计中的角色代入、激励机制,通过UWB定位技术、3D动画建模、UNITY游戏引擎、H5互动程序等技术,使观众以第一人称视角“走”入画卷,与画中人交流互动,从而实现观众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多重感知沉浸式体验的观展需求。将过去文博展览中常见的“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索”。这种观众主动性的提升正在为我们提出一种构建文博展览未来的可能性——一种与观众平等合作、共同搭建观展体验的展览形式。

“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展厅空间 小图.jpg

文博数字化的进程或许并非是线性的,随着新的技术应用场景的开发、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想和对博物馆工作使命的不断扩展与回望,文博数字化将不断叠加、生长。既有新技术的加持,也将与博物馆碰撞出更具可能性的未来。

文/徐梓睿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拓展博物馆的“文化半径”
人民日报 2024-11-01
文学博物馆专委会换届大会召开 数字化建设成讨论热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7
全国人大代表宋燕:博物馆要加强数字化建设 承担让文物“活起来”的新使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博物馆数字化”路在何方
解放日报 2024-01-29
博物馆“数字化” 路在何方
解放日报 2024-01-29
文博数字化转型报告发布 传统博物馆形态面临重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4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年轻人为何爱上博物馆?
光明日报 2023-07-02
中小博物馆数字助力“繁星计划”启动,100所中小博物馆纳入首批计划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5-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