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大戈壁上的长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7 21:00

《万里长城在哪里》董耀会著;中信出版集团 2023.10

1.戈壁的地理环境

走进大戈壁上的长城,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戈壁滩。可以说有沙漠的地方都有戈壁滩,戈壁滩是一种由粗沙、砾石覆盖的硬土层形成的荒漠地形。戈壁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和低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戈壁”一词在维吾尔语里的意思就是“沙漠”。我国戈壁滩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西藏的东北部也有些戈壁地貌。

戈壁晴天很多,几乎每天都是艳阳高照。气候条件极度炎热干燥,昼夜的温差较大。戈壁遍地的砾石主要是冲积平原面上的山石堆积,加上岩石长期在暴冷暴热的风吹日晒中,因热胀冷缩而由大块崩解成小块。细沙被风吹走后,地表只剩下砾石和粗沙就形成了戈壁。

戈壁的环境很恶劣,降水量很少,年平均降水量通常在 200毫米左右,不足 100毫米的地方也有很多,最严重的甚至一年都不下一点雨。同时,戈壁蒸发量高得吓人,蒸发量最高的地方年平均达2 500 ~ 3 400毫米。有一点水,只要太阳一出来瞬间就蒸发没了。

戈壁的土壤条件无法满足一般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所以这里的植被非常稀少。能在戈壁生长的植物,都是很了不起的植物。这些植物有着极其发达的根系,能从土壤的极深处吸收到满足成长的水分。戈壁上植物不多,动物的种类却不少。有野骆驼、野驴、羚羊等大型哺乳动物,也有旱獭、囊鼠等啮齿类动物。这些动物在环境恶劣的戈壁上生存,意志也一定会被磨炼得很坚强。

在新疆考察长城烽燧和古城,需要不断地穿行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个沙漠是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性沙漠,这片沙漠形成的原因与地理气象学的两个概念有关 :雨影效应和焚风效应。

所谓的雨影效应,是由于湿润的气流遇到印度洋板块向北冲击亚欧板块而形成的一系列山脉和高原阻拦,所含的水汽变成降水,留在山体的迎风面,所以这些气流翻过了山,就会变得很干燥。

焚风效应是由地形动力强迫引起的过山气流下沉造成的干热风,干燥的气流在下沉的过程中会不断升温,每下降 1 000米大约要升温 6摄氏度。山脉的高度差越大,焚风效应就越显著。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高原的高差是 4 000米,这形成了使气流剧烈下沉的空间。

由于塔里木盆地非常封闭,不论是夏天下沉的干热气流,还是冬天东北方向过来的干冷气流,受到高原的阻碍都出不去,就会沉积在这里加剧干燥。加上强烈的阳光照射,夏天就把整个地区变成了一个烤箱。

在干热和干冷气流的交替冲击下,蒸发走了岩石里的水分。使地表岩石的结构遭受到破坏,结果大石头分裂成小石块。日久天长,山地就变成一片碎石滩,继续风化的碎石头就变成了沙子。后来周围的山脉不断抬升,盆地中央的丘陵山地就变成了最早的一片沙漠。

戈壁的生态条件虽然不好,有些地区的地下水却还算丰富。水的数量和质量,也都可以满足当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基本需求。在一些水源充足的地方,还能形成大小不一的绿洲。不论是古代军队的屯田,还是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集中在这些绿洲。长城修建在各种地貌之上,每种地貌都成为长城建筑的承载。非常有意思的是,长城不管修建在什么样的地貌上,都和地貌非常和谐。

青海西宁大通明长城(董旭明 摄)

2.新疆长城资源的根脉

说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有长城大家都知道,但是说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都是长城防御的重要区域,则很多人都不知道。新疆总体的地形是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从南到北把新疆分割成两个盆地,这就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新疆长城资源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和西部的绿洲。

到了新疆才能真的感受到戈壁的广袤无垠,才知道什么叫天高地阔。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辖区,约有 166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全国陆地面积的约六分之一,这是什么概念?有长城的 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404个县域,除去新疆的 40多个县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辖地,其余的 360个县加一起还没有新疆大。

新疆长城的防御功能主要是通过高大的城墙及城堡等构成的防御体系来实现。不同于人们一般印象中蜿蜒的长城,在新疆,基本没有连绵的墙体,主要由线性联系的烽燧亭障组成连续的防御体系。

新疆境内长城资源是我国长城体系的一部分,主要以我国古代中央政权设置的军政管理机构为中心分布,是古代中央政权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的重要见证,是历代中央政府维持西域各地军政管理的见证。新疆的长城见证了政治变迁、民族交往、屯垦戍边、商贸往来、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历史。

新疆尉犁孔雀河托西克汉唐烽燧(董旭明 摄)

新疆吐鲁番地区是长城重要的设防地区,古代被称为高昌。从西汉李广利部在此屯田设立高昌壁,到后来的高昌郡,再到高昌国,长期以来,这里基本是被汉人建立的地方政权所控制。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文献以汉文和回鹘文文献居多。此外也有突厥文、吐蕃文、梵文、粟特文、古焉耆文(以前称甲种吐火罗文)、古龟兹文(以前称乙种吐火罗文)、八思巴文及察合台文等文种。目前,吐鲁番出土的文书,最早一件的纪年是公元 273年,最晚一件为公元 778年,大致为西晋至唐代。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汉文文书主要出自汉人的墓葬区,其中少量是作为正式文书随葬的,而多数则是墓主人的纸制随葬品,如纸帽、纸腰带、纸鞋、纸靴、纸褥子,还有的文书残片是剪成的鞋样。仅 1959年至 1975年间,在晋代至唐代的 400多座墓葬里发现了大量文书,其中汉文的文书就多达 2 700余件。

文献内容包括官府文书,如牒辞、诏敕、籍帐(账)、告身、过所公验等 ;私人文书如各类契卷、疏文、信牍、辞状 ;宗教文献,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祆教等 ;还有以儒家经典、诗文、史书为主的文献。

比较有意思的是,1969年在阿斯塔那第 263号墓出土的一件唐景龙四年(710)的《论语 · 郑氏注》文书。书写者的名字叫卜天寿,是一位 12岁的学童,他手抄了《论语》,还在抄稿上写了一首自己创作的打油诗 :“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可知当时在新疆是有私塾的,这里的孩子和中原的孩子们一样,学习的是汉字和儒家经典。

吐鲁番地区的长城烽燧分布于新疆天山东部的盆地,主要任务是防御天山南北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的游牧民族东进,并且控制昆仑山、阿尔泰山两大山系的通道。新疆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主要不是阻挡,更多的还是预警和保障。

张骞通西域之前河西走廊也可以通西域,但处于没有管理和保障的状态。很多文献记载都表明,汉朝建立管理机构并且构建起兼有驿站功能的线性烽燧体系,可以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基于这样的管理,既可以捉拿盗匪,又能给往来商旅和使节提供安全保障。

唐代的边塞诗人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中有这样的诗句:

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

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

这首诗中的“城”“驿”“烽”“亭”,说的都是汉代至唐代在今天新疆修建的长城防御体系。库车市的克孜尔尕哈烽火台是新疆长城的标志和代表,这座修建在河边的烽火台初建于汉代,后来为唐代所沿用。新疆境内的许多烽燧都是依水而建,也都是汉代始建、唐代继续使用,还有一些烽燧到了清代也一直使用。在广袤的新疆大戈壁,千百年来烽燧都是给人们指路的标志。

根据国家文物局认定,新疆的长城文化遗产共计212处。按时代分为汉代(汉—晋)和唐代两个时期。新疆境内的长城资源按行政区划分布于10个地州(市)、40个县(市、区),涉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个师(市)、9个团场,东西绵延2 000余千米。主要分布区域以古丝绸之路交通线为干道,另有以政治中心或重要城镇为中心向外延伸,修筑在险要的山口和沙漠边缘等地区。在新疆,汉代和唐代在天山南麓和天山北麓都有长城烽燧,基本包括了全部的环塔里木盆地。

(摘自董耀会《万里长城在哪里》第八章)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塔克拉玛干沙漠:随风而动的沙漠“流动包”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10
种好“戈壁菜”要有新思路
经济日报 2024-09-03
戈壁沙漠设施农业发展一线观察
新华社 2024-04-09
挺进地下一万米!亚洲最深井将在塔里木盆地开钻施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01
沙漠边缘2万亩梭梭正修枝剪叶 防风固沙建屏障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2-11
沙漠边缘2万亩梭梭正修枝剪叶 防风固沙建屏障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2-11
跨越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的公路是如何“筑”成的?
新华每日电讯 2022-07-01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获“千吨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