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精尖行业到公共服务领域,从传统产业赋能到强链补链,京津冀协同发展又有新进展。9月19日,2023年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在廊坊举办,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50个签约合作项目、426.81亿元意向投资额“掷地有声”,将促使北京通州和廊坊北三县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新台阶。
50个签约项目意向投资额426.81亿元
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是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支撑。此次推介洽谈会以“推进一体化·携手上台阶”为主题,由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办、通州区政府、廊坊市政府共同主办,由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承办,旨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建”原则,继续搭建对接合作平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有机融合,助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本次推介洽谈会签约合作项目共有50个,意向投资额约426.81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1个,意向投资额约160.16亿元;交通项目2个,意向投资额约150亿元;公共服务项目12个,意向投资额约104.65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5个,意向投资额约12亿元。
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以来,通州与北三县之间的项目推介洽谈会已连续举办五届,累计签约项目210余个,意向投资额超1500亿元。五年来,项目推介洽谈会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促成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一批优质企业布局发展,已经成为区域对接交流合作的品牌活动和平台,有效带动北三县产业升级和公共服务水平、城市软实力提升,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水平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产业合作项目科技含量高
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通州与北三县的签约项目主要包含产业合作、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现代服务业这四个方面。
在产业合作方面有诸多看点,涉及多个高精尖领域,可以说是科技值颇高。例如,北京中基首业投资集团公司将与大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建设人工智能云服务产业基地(AIDC),项目将采用先进的异构计算结构,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和京津冀产业升级提供人工智能全技术支持,更将用AI+为政务管理、公共安全、交通运输、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科技教育、商业零售、社区生活等传统产业赋能,预计项目落成后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又如,北京海春达信科技有限公司与京兆创来(香河)科技有限公司将携手开展年产300万件的半导体精密零部件生产项目,将建设研发设计中心、生产车间等,购置雕刻机、数控车床、激光切割机等生产设备,形成年产300万件半导体精密零部件生产能力。大爱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香河县经开区管委会将联合打造香河县健康小镇康保中心项目,建设量子细胞康养中心、国际细胞医学中心、国际运动康复中心在内的康养产业园区和医用高值耗材园区,项目竣工运营后年产值约50亿元。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也是亮点颇多。其中,聚焦商业地产运营、检测平台建设等领域,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与金燕集团合作建设金燕SOHO商业广场合作项目,毗邻轨道交通22号线燕郊站,将打造成TOD城市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燕郊南城新的商务办公中心。中航试金石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与大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将合作建设中航试金石三期项目,主要建设整机(小型无人机、直升机等中小型机型)结构强度检测平台等试验平台及高端设备研制,打造国家级检验检测集聚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
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助力通勤与康养
在公共服务领域,本次签约合作项目涉及交通、康养等领域,将更多点亮两地百姓生活。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有不少新期待,北京公联客运站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与廊坊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公路客运管理中环京地区通勤直通车运营管理方式,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快速公共交通通勤水平。此外,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与三河市人民政府结合轨道交通22号线燕郊车辆基地上盖开发和神威片区综合开发,将在车辆基地开发、产业配套服务、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开展合作,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助推燕郊城市更新步伐。
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也将多点开花,主要聚焦医疗卫生、职业教育、养老领域进行合作。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与香河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将帮助开展学科建设,提升重点专科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技术能力。北京荣华康养产业有限公司与三河市民政局将合作开展荣华齐山康养项目,计划打造成为示范性全龄化国际康养社区,项目建成后将吸纳就业500人。香河县政府与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将开展合作,共同打造老年用品展示、体验和销售一体化的交易中心,推动中国老年用品交易博览会永久会址落地。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与三河市人民政府合作开展培训主基地项目,双方将突出应急管理教育培训领域“国家队”“主力军”的地位和平台优势,吸引孵化有关应急产业。
签约项目投资额创新高
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总体来看,今年签约项目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实体项目投资额创新高,2019年以来,签约项目意向投资额首次超过400亿元。二是产业项目科技含量高,产业项目占比超6成,研发类项目十余个,市场发展潜力大。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将为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为服务保障签约项目落地实施,京冀有关方面将加强日常调度和协调推进,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交流互鉴,加快落实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1+5”合作框架协议,一批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建成投产。
下一步,京冀两省市将深入落实国家层面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狠抓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和管理机制创新等任务落实,确保示范区开好局、起好步,更好支撑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着力打造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
案例 | 年产500套水处理环保装备制造项目将落地香河
“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参加这个项目推介洽谈会,我们将携手香河,建设年产500套的水处理环保装备制造项目。”站在项目展板前,北京东雷恒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磊踌躇满志。
这家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公司总部位于通州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主要从事先进水处理工艺的技术开发、设计和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以及相关成套设备的生产制造,在水处理行业位于第一梯队。本次顺利牵手香河,未来该公司将在京东(香河)环保产业园布局工厂,配备组装车间、成品库、研发办公楼,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更加高水平的成套设备和服务。
“污水处理设备比较特殊,制造和装备需要专业的设计、集成、调试。”陈磊说,“我们很希望拥有一块自有场地。之所以选择香河,首先因为香河县政府非常注重招商引资,同时又具备地理优势,距离我们张家湾的总公司只有二三十公里。同时,这边的用工成本也比较实惠,再加上河北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所需要的设备材料、零部件等也能够快速送达,因此我们决定把产业落在香河,这样,就可以在北京做设计,在香河做生产,我们的产品服务也就完整了。”
更为关键的是,未来落地香河之后,公司产品将得到新的提升。陈磊表示:“以前接到业务需求后,都是先设计好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包,再外采所需设备,再由技术工人拿着图纸到客户所在地进行现场组装。而有了工厂之后,我们可以直接在工厂里完成设备组装,因为管路上安装有高精度的仪表和自动阀门等,在工厂内就可以更好地控制设备仪器安装的精度,实现标准化、精准化,向客户进行成套售卖,这样就能从过去的‘化整为零’,变成将来的‘化零为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