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胡同深处的鼓楼西戏剧,剧场虽小,格局却很大,是一座极具文学性、艺术性和国际性的剧场。以往,这里常常上演由中国优秀导演执导的世界戏剧经典;而这次,则选择特邀来自以色列的国际名导露丝·康内尔,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沈从文名作《边城》搬上舞台,并且大胆将整个剧场改造为360度环形沉浸式空间,使其成为鼓楼西首部由文学经典改编的环境式音乐戏剧。
整个演出空间拓展到了剧场之外,小院变成了热闹的湘西河街市集,咖啡厅变成了老船夫的家。观众们进入从户外院子就开始沉浸于《边城》的诗意世界,跟着演员们一起听故事、学唱歌、品尝米酒滋味、聆听笛箫唱晚,直到每个人的嘴角都开始不由自主上扬,才走进被改造得如诗如画的沉浸式剧场,自主选择坐在流线型的“河岸”或是“露台”,在19种乐器和人声吟唱制造出的音乐氛围中聆听故事,或是跟着演员一起唱歌、跳舞、游戏,成为时间河流中的“边城人”。
在原著作者沈从文的生命中,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边城》的舞台设计中,水成为非常重要的意象。被设计成“对区不对号”的包围式曲线观众席,让观众们如同置身于山水之间,彼此就像在蜿蜒的河岸对望。充满质感的灯光设计,更是赋予“河流”古朴与温润的灵魂。灵感来源于湘西当地“拉拉渡”这一特色交通工具的“生命之绳”,更是配合演员的表演,变化为河流、渡船、家园,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推动叙事发展。演出中,观众还可以在互动环节中利用“生命之绳”共同“创造河流”,让自己成为“河流”和故事的一部分。
著名音乐人小河将湘西采风时搜集来的民歌改编成动人的歌谣,让演员们教给观众一起歌唱。音乐演奏家郑煜带领着能歌善舞的演员们,现场演奏19种乐器,还用人声集体合奏一曲湘西beatbox。五位充满创造力的演员康雨钿、李嘉龙、李腾飞、王牧之、吴腾波,发挥各自优势特长,让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在角色、演员、观众三者的多元关系中变得更加丰富和鲜活。
正如露丝导演所言:“每一次剧场创作都应该是实验的、鲜活的,如果不去探索,就会走向僵化,所以我们每次都像做实验一样探索着新的东西,而不是重复过去。”从小说到剧场,环境式音乐戏剧《边城》无论是对演出空间的拓展,对观演关系的拓展,对沉浸式演出审美风格的拓展,抑或是招募联合出品人共同参与戏剧制作的出品制作方式拓展,都在拓展着剧场里时间和空间的边界,以及生活中人与艺术的关系。而这,也正是对原著精神最具当代性的解读与创造。
而该剧出品人、鼓楼西戏剧创始人李羊朵之所以选择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时间以这样一种特别形式呈现这部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顶峰之作”的《边城》,也正是因为她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情绪和人们的内心需要,希望用充满烟火气的方式来改编文学经典,为环境式、沉浸式剧场多提供一些审美选择,也希望人们可以暂时放下生活中的劳累与烦恼,追随歌声穿越时空,获得文学和剧场的精神滋养,从而带着某种燃烧的感情,勇敢且带劲地投入到生活中去。
文/王润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