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侠客行》中写道:“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厉害的人,从不喜欢显山露水、炫耀自己;平庸之辈,有一点成就便招摇过市、锋芒毕露。
其实,当你见过风雨、尝过成败,便会懂得,张扬不如克制、放纵不如收敛。
隐而不发、匿而不露,是行走人世间的大智慧。简言之,做人的最高境界,就一个字:藏!
藏智,大智若愚
《菜根谭》中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做人,要把智巧隐藏在笨拙中,要收敛锋芒不可显得太聪明,要随和一点不可太自命清高,要学会以退缩求前进的方法。
真正厉害的人,是懂得聪明不露、才华不逞、韬光养晦。三国时期的荀攸,是历史上有名的谋士。
在曹操一路北征时,荀攸担任了智谋团的首席谋士,想出了不少奇谋妙策,多次帮曹操取胜。
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在朝堂上,他从不炫耀自己的才华,低调收敛,看上去总是一副憨厚老实的样子。
曹操平定北方后,封赏荀攸为军师。
得到封赏,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好友都来庆贺他,并问道:“听说攻取河北时,全靠您的妙计才能取胜,麻烦讲讲当时的情况吧。”
荀攸一向低调寡言,有关军事机密从未向他人透露半句,面对好友的好奇,也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这都是军队的功劳,和我没太大关系。”
荀攸就是这样一个人,不露锋芒、不争高下、不邀功劳。正因如此,他不仅深受曹操的信任,还赢得了同僚们的尊敬。
越是聪慧有本事的人,越懂得装聋作哑、守拙藏智。
他们守得住“智慧”,有本事不张扬、不炫耀,在高处不骄,在低处不燥。
正如《菜根谭》里所说:“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君子的才华,应该像珍藏的珍宝一样,不可轻易让人知道。
收敛智慧,藏而不露,既是真正的处世之道,也是带来福运的秘诀。
藏言,大辩若讷
《庄子·齐物论》中说:“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至高无尚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
世间的事林林总总,世上的人千千万万,委屈会难免,误解时时有。过多的争辩,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徒增烦恼。
待事过境迁,才会发现,好辩是执着,藏言才是修养。南北朝时的教育家沈麟士,自幼家境贫寒,靠织帘勉强度日。
有一次,他的邻居丢了双鞋,看见沈麟士穿着一双同样的鞋,便一口咬定是他偷拿了。
沈麟士笑着说:“哦,这是您的鞋啊!”说完,就把鞋脱下来给了他,自己光着脚走了。
过了几天,邻居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鞋,发现弄错了,便赶紧将沈麟士的那双还给了他。
沈麟士见了又笑着说:“哦,这不是您丢的鞋啊!”说罢,笑眯眯地将鞋穿在了脚上。
朋友知道了,怪他为何不辩解,白受这冤屈。他只是笑了笑说:“以我的处境,争辩会有用吗?不如让着他些。”
后世之人皆佩服他的修养,就连苏东坡都称赞道:“处世当如沈麟士。”黄庭坚《赠张叔和诗》中说:“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意思是说,每次说话都很得当,却不如沉默。这世间,少有感同身受,更多的是漠不关心。
纵使你再善良,也会有人觉得你恶毒;再无私,也会认为你贪婪;再正直,也会指责你虚伪。
懂你者,自会明白你的苦衷,无需多言;谤你者,只顾自己口舌之快,多言无用。
与其将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争论上,失了体面,不如将时间留给自己,修身立德。
当你经历的多了,便会发现,越是有修养的人,越懂得藏言。
藏心,宠辱不惊
《周易》有言:“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太阳运行到中天就会向西偏移,月亮圆满之后就会亏缺。
有的人,一旦处于高位,就目空一切、盛气凌人。人若自满了、骄狂了,那么就离破败不远了。
明末闯王李自成率领农名起义,横扫中原攻陷北京,建立了大顺王朝。
原本他的初心是建功伟业、造福百姓,但可惜,他很快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明朝后宫的妃子,迷乱了他的双眼,使他整日沉浸在皇帝美梦中,失去了进取之心。
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部下也是跟着放肆,四处烧杀抢夺、无恶不作。
大顺王朝逐渐失去了民心,最终惹来的是吴三桂的背叛、清军的围攻。
李自成自满骄躁、鼠目寸光,最终祸从天降,惨死于宫中。
而朱元璋,懂得用一颗平常心看人待物,踏实对待每一件事情,最后创建了盛世明朝,延绵了数百年。
曾国藩说:“谦卑含容是贵相。”有的人,一旦处于低谷,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让自己在困境中沉沦。
人生就像过山车,有低谷,就会有高光。越是处于高位,就越需要谦卑待人、谨慎处事,如此,方可行稳致远。
苏轼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这份旷达乐观的心境,让苏轼能够坦然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做人,身处低谷的时候,一定要容得下辱、沉得住气、耐心等待时机。
无论是遭遇顺境还是逆境、身处高位还是低谷,唯有学会藏心,方能宠辱不惊、笑看风云。
《周易》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君子有卓越的才能却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施展出来。
藏,是破局之法,也是修行之道:藏智,是一种格局,守拙藏智方能处世顺利;藏言,是一种修养,人稳不言方能消灾生福;藏心,是一种哲学,宠辱不惊方能宁静致远。
人生在世,只有学会藏智、藏言、藏心,才能扫清障碍、走得更远。余生,愿你我都能学会藏的智慧、都能领悟做人的最高境界。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