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没精神,你这是湿气重啊,好烦,又拉肚子了~
你这是湿气重啊,虽然没胃口吃得不多,但是也没见瘦...
为什么一不舒服,就会有人说你湿气重?湿气到底是何方神圣,真有这么厉害吗?
中医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也有「百病皆由湿为患」一说。特别是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的夏季,人们更容易被“湿气”缠上。常常因为湿热而心情郁闷、身体水肿、懒散,食欲不振,甚至腹泻......这些可能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它就像那狗皮膏药,怎么甩也甩不掉~
01
2分钟湿气自测
湿邪是六大致病因素(风、寒、暑、湿、燥、火)之一,它有沉重感、附着感、黏滞、趋下的特性。湿气一旦上身,整个人就会觉得哪哪都不舒服。如果出现以下信号,就要格外注意了。
1、看形体
典型表现:饮食作息不变,但体重明显增加。
湿气重的人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而且表现为虚胖。中医有说“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湿”。虚胖体型的人多有水湿,严重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2、看精神状态
典型表现:身体特别疲惫,懒得活动,头脑不清爽;关节沉重,浑身酸痛。
这是湿气黏滞、阻滞经络的表现,此外,湿气重的人可能有胸闷的感觉,要长呼一口气才舒服。
3、看食欲
典型表现:用餐时没有饥饿的感觉,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胀,好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
这是脾虚湿困的典型表现,脾虚导致内湿阻滞。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影响脾的运化。
4、看大便
典型表现:大便稀烂不成形,即使基本成形便质也很松软;大便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走;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确认是否脾湿,最快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大便。正常大便是香蕉样软硬适度的条形,如果便便外形软烂、黏腻,可能就是脾湿的表现,说明身体消化功能异常。
5、看舌头
典型表现:舌红苔黄腻;舌边有齿印,苔白腻。
体内湿气重、水湿内阻,造成舌头胖大,舌头的边缘受到牙齿的挤压,久而久之就回形成“齿痕舌”。
02
秋初这么做,有效祛湿
1、祛湿经典搭配:赤小豆+薏米
初秋必吃祛湿豆,这里的豆通常就是指赤小豆。赤小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湿、解毒的作用。薏米利水消肿、健脾止泻,还能帮助皮肤保持光泽细腻。
赤小豆和薏米搭配,绝对是祛湿消肿的最佳CP。不用拘泥于各自的比例,用来煮粥、煲汤或者焖熟泡水都可以。
建议从现在开始喝,一直喝到8月底左右。常喝赤小豆薏米茶,小便会增加,水肿也会慢慢消下去。不过,脾虚胃寒的人,最好先炒一下薏米,再去煮水。
除此之外,平时我们还可以多吃一些有健脾祛湿、补肾固本的食物,比如:芡实、莲子、山药等。山药以补虚为长,茯苓以祛湿为长;薏苡仁有化湿之功,又能清热,因为湿久会化热,变成湿热;薏苡仁最擅长清湿热;莲子养心安神为首功。
中医中著名的健脾食方「四神汤」,其中的四神指的就是茯苓、怀山、莲子和芡实(或薏仁),汇集在一起后互相补遗,熬制成的汤水对人体具有健脾、养颜、降燥等诸多益处,可作为祛湿的食疗。
2、少吃冷饮健脾胃
现代人湿气重,多是脾胃功能变弱。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如果大家吃太多冰激凌、冷饮,会加重脾虚的问题,让湿邪困扰更深。
此外,在空调房里久待,本身阳气也会受到损伤。特别是上班族,可以多去室外透透气,避开正午的时间即可。
3、劳逸结合休息好
熬夜加班、熬夜追剧,往往会导致夜间睡眠时间不足和过度劳累,更容易耗伤气血,气血不足会进一步加重水湿内停。
所以,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时间。也要保持适当午睡的习惯,睡好觉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
4、艾灸和穴位按摩
健脾除湿,可以经常按揉足三里、关元穴、阴陵泉、阳陵泉、丰隆穴等穴位。另外,艾灸具有温通经络、祛寒除湿的作用,无论是祛湿还是补充阳气,艾灸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每周可以进行一到两次。不过,有湿热症状(身体感觉发热、口干、口苦、舌苔黄等)的人,就不适合艾灸了。
需要提醒的是,穴位的位置不一定人人都能找得准确,建议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哦。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