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是五部获奖作品之一,她也是五位获奖作者中唯一的70后。当天下午,乔叶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谈及获奖感受时称,“这是一个意外之喜,我还是蛮幸运的,现在就是做好我自己的事情,尽我所能,扎扎实实地把我的东西写好。”
乔叶的获奖作品《宝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了太行山深处的宝水村正在由传统型乡村转变为以文旅为特色的新型乡村,生机和活力重新焕发出来。人到中年的地青萍被严重的失眠症所困,提前退休后从象城来到宝水村帮朋友经营民宿。她怀着复杂的情感深度参与村庄的具体事务,以鲜明的主观在场性见证着新时代背景下乡村丰富而深刻的嬗变,自身的沉疴也被逐渐治愈,终于在宝水村落地生根。
对于这部作品今年参评茅盾文学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乔叶称,“这是文学活动的另一种,对我来说是很陌生的,但发现也是一种特别的经历。因为写作的人总是很脆弱的,我经常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很蠢,我的作品是不是写得不好。通过这次参评,知道外界对我作品的评价,这么重要的奖项给到了我,起初有点懵,觉得这是一个意外之喜,我还是蛮幸运的。”
乔叶表示,获奖后她获得了大家莫大的肯定和鼓励,“一个下午,我收到上千条微信祝福,有的信息还未来得及看呢。”同时这也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她的本职工作就是写作,她会尽自己所能,扎扎实实地把她想写的东西写好,这是她非常擅长的事情,她会继续在写作的道路上走下去。
对于《宝水》创作背后的故事,乔叶称,为了写好小说中宝水村的一年,她“跑村”和“泡村”七八年。“跑村”是尽可能多地看全国各地的乡村,江西、甘肃、贵州,还有浙江萧山、温州等地很富庶的村庄她都跑过,领略到了因地制宜的多样气息。“泡村”则是比较专注地跟踪两三个村近年的变化,如豫南信阳的郝堂村、老家豫北太行山里的大南坡村和一斗水村等。
“跑村是横,泡村是纵。在这个过程中,我不给自己预设,只投入到生活本身,去沉浸式地倾听、记录、整理和选择,然后保持诚实的写作态度,遵从内心感受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深深感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确实缺一不可。”乔叶说道。
她个人的体悟还加上了一点听力——像特工一样潜伏在村庄里,窃听人们藏在深处的微妙心事,才有可能和他们同频共振,一起悲喜。在她看来,时代是个大词,小说则是小处说说,以小见大,以小藏大。另外,文学是人学,文学它很动人的地方就是在于文字有一种感情的力量,这是文学的根本力量。
乔叶还告诉北青报记者,深入生活,这是对于一个作家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党的文艺倡导方向从延安时期就已经要求这样了。“只是随着时代发展要常说常新,针对当下一些浮躁的、不深入生活、闭门造车搞创作的乱象,须引起大家警惕。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要将深入生活扎根到职业意识里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