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第209000张票——来自《法语音乐剧明星集锦音乐会》的演出票售出,7月23日,天桥艺术中心2023年票房正式突破亿元大关。
在全国范围内,年度票房能够破亿的剧院并不多见,天桥艺术中心上一次破亿诞生于2019年9月,时隔四年再度破亿并提前2个月刷新了纪录。这一份喜报,见证着天桥艺术中心作为南城文化地标,历经三年疫情蓄势待发后的新征程再启,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北京演出市场的全面复苏。
天桥艺术中心置身天桥演艺区,与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等综合性剧院同在二环里,是京城最年轻的大剧院,但是与其他剧院不同,它走的是独立、独辟、独闯,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发展路径。疫情三年,天桥艺术中心默默坚守,蓄势待发,终于在今年演出市场全面恢复后,迎来了井喷式爆发。
刚刚结束的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今年天桥艺术中心首个国外引进大项目,13场演出场场爆满,每次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肯离去,他们以“冲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爱,台上是经典曲目的返场演出,台下是应声合唱的兴奋观众,演员的激情感染着观众,观众的热情感动着演员,台上台下其乐融融,那一份沉浸的和谐美好令人动容。
而这样的画面,不仅仅出现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今年以来,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昆曲《牡丹亭》、话剧《白鹿原》……一部部令观众印象深刻的热门演出票房频频告罄。截至目前,天桥艺术中心累计开票项目132个,月均开票量22个,总票房过亿元。天桥艺术中心总经理张利表示:“这些销售数据都是一张一张票款的累积,实打实的‘零添加剂产品’。”
如今的天桥艺术中心观众如织,大剧场、中剧场、小剧场以及公共空间里好戏轮番上演。殊不知,这样的热闹离不开过去三年的蛰伏与蓄力。疫情期间,大量演出延期或取消、海外剧目更是难以上演,天桥艺术中心没有“躺平”,而是在逆境中默默坚守,不断深化与国内各大院团的合作,促成了一场场来之不易的首演。
原创及中文版音乐剧市场的培育与涵养,就是最生动的案例。天桥艺术中心自开业之初,就明确了以音乐剧为主的核心定位,立志打造北京乃至全国最专业的音乐剧剧场,这也正是其个性化优势所在。大量原创及中文版音乐剧的上演为市场回暖积蓄着力量,观众的热情在今年集中爆发,《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原创剧目全部售罄,中文版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获得良好口碑,将于10月上演的中文版《剧院魅影》更是备受瞩目。
举办品牌活动是彰显剧院实力的重要一环。经过多年耕耘,天桥艺术中心打造了华人春天艺术节、天桥音乐剧演出季、天桥舞蹈演出季、百年风华耀初心、新年演出季等众多艺术节庆品牌,业内影响力和观众口碑不断提升。今年3月至6月举办的第七届华人春天艺术节,带来28部剧目、80场演出及相关配套论坛,助推票房再上新台阶。
在传统剧场运营之外,艺术中心还不断开辟“新玩法”,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参与联合出品的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不仅收获了口碑和票房,还为打造首都文旅新空间、网红打卡新地标注入活力。
“迈入票房亿元俱乐部,对天桥人来说是荣誉、是激励,背后意味着更大的使命和担当,我们将在更广阔的层面去思考探索做好‘中国的天桥,世界的舞台,大众的艺术空间’。”张利透露,下半年,艺术中心将精准立足音乐剧优势站位,放眼全球音乐剧圈,推出北京音乐剧年度盛典暨音乐剧产业化联盟协作大会,为“大戏看北京”持续赋能。
供图/主办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