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风物|大黄鱼“重生”记
新华社 2023-07-22 10:00

大黄鱼,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主要的渔业资源之一,位列东海渔业“四大海产”之首,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其通体色泽亮黄如金,被赋予了富贵吉祥的东方美学意味。宁德制造的大黄鱼深海养殖平台“宁德1号”拖航出海,驶向霞浦北礵岛海域养殖区(无人机照片,6月27日摄)。该平台装配自动投喂、气温海水监测、信息化自动控制等先进系统,将引领宁德大黄鱼养殖由内澳走向深海。

福建省宁德市三都澳自古就是大黄鱼的生长繁殖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过度捕捞,野生大黄鱼资源濒临枯竭。宁德三都澳白基湾海域的新型大黄鱼养殖渔排(无人机照片,7月17日摄)。

面对这一情况,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大黄鱼之父”刘家富为代表的闽东水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研攻关,成功突破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随之形成的大黄鱼养殖产业成为闽东沿海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撑。厨师在宁德首届全国大黄鱼美食烹饪大赛上烹饪大黄鱼(4月9日摄)。

近年来,宁德以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为契机,推动大黄鱼养殖设施由传统渔排向新型塑胶渔排转型,改善养殖环境、提升养殖效益。同时,实施“国鱼”计划,向上深化“养殖链”,向下拓展“加工链”,并发力电商、渔旅融合,推动产业从种苗、养殖到加工、品牌、市场等全链条提升。电动游艇载着游客领略宁德海上风光(无人机照片,7月14日摄)。

一尾鱼“游”出一个富民兴村强企的大产业。如今,宁德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大黄鱼人工养殖、加工、贸易、出口基地,大黄鱼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被誉为“中国大黄鱼之都”。被称为“大黄鱼之父”的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刘家富在修改《恢复野生大黄鱼资源》的报告(5月11日摄)。刘家富年过八旬,仍然奔忙在大黄鱼产业发展一线,痴心不改。

2022年,全市大黄鱼产量19.47万吨,产值88.7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在宁德金盛水产生产车间,工人们加工大黄鱼产品。这里每天大黄鱼加工量达1.5至2万尾(5月12日摄)。

这是人工繁育的宁德大黄鱼鱼苗(5月6日摄)。

养殖户在宁德三都澳东冲口海域投放大黄鱼鱼苗(5月9日摄)。

人工繁育的宁德大黄鱼鱼苗。

宁德三都澳白基湾海域,新型渔排绵延海上(无人机全景照片,7月17日摄)。

宁德霞浦溪南海域渔排上,养殖户夜捕大黄鱼(4月17日摄)。

在宁德霞浦下浒海域渔排上拍摄的养殖户夜捕的大黄鱼(2021年11月25日摄)。

在宁德泩泩渔业育苗场,厦门大学徐鹏教授团队驻场博士(中、右)向育苗场负责人了解大黄鱼实验苗培养情况(5月9日摄)。一代又一代人的科技接力,让大黄鱼越“游”越强健。

图文/新华社

编辑/胡克青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