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崇雍大街,十年老城变迁”“加速崇文争先,引领区域发展”“心怀国之大者,彰显首都首善”……15日下午,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的高三课堂上,思想政治教师赵文峰以“破解城市发展难题,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通过解读“一条街、一个区、一座城”的发展变迁,带领学生们观察城市治理背后蕴藏的执政理念和智慧,感受党和政府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节课也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赵文峰说。
值得一提的是,赵文峰特别把多年采访报道北京的党报记者董城请进了学校,课堂就从董城的三篇报道切入。“我们第一个环节要研究的这个街区,你们几乎每天上下学时都会经过。”赵文峰卖了个关子,接着揭晓答案:“它就是崇雍大街。崇雍大街并不是一条街的名称,它是由雍和宫大街、东四北大街、东四南大街等多条街道共同组成的。除了中轴线,崇雍大街是最能展现北京老城历史文化底蕴的空间次轴。”
董城接过话茬:“它在改造中经历的难点、痛点、焦点,都为今天的中轴线打了样。在采访当中,我们听到了老街坊、商户、消费者对街道改造的不同声音,我们一起来看看。”学生们低头默念,手中的教学设计单将不同主体面对改造的不同态度列成了表格:有反对的,“最好直接把胡同拆了拿拆迁款”,“担心改造要设围挡,会影响生意”;有支持的,“希望街区更有文化气息”;有犹豫的,“改造好是好,就怕中看不中用”。
“崇雍大街改造过程中,面对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政府应该怎么做?”赵文峰抛出问题。几分钟后,不断有学生举手分享自己的看法。“政府要凝聚共识”“要寻找不同主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要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赵文峰的启发下,学生们的答题思路越来越明朗,不断从材料中寻找逻辑起点,梳理逻辑路径。
从街区的全面升级改造,到东城区“百街千巷”环境整治、做足做好“崇文争先”文章,再到北京把握首都定位、建设“四个中心”,整节课通过情景体验与双导师讲解,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国家的发展变化,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们不断增强参与意识,提升价值认同。
全国两会精神将是接下来思政课堂的一个重要主题,赵文峰说,“我们将继续梳理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让全国两会精神走进课堂,变得鲜活起来。”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