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店长陈磊。”2月20日,位于上海中心大厦地下一层的混知书店开业,以“混子哥”身份创作“半小时漫画”系列赢得众多粉丝的陈磊说。
书店店长是陈磊在上海获得的又一个新身份,这位西北工业大学硕士2009年毕业后初到上海时,是一名在嘉定汽车城工作的汽车设计师。2013年,陈磊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叫“混子曰”,从小喜欢画画的他尝试用自己的理解把历史画出来,2014年下半年的系列《如果东周列国是一个班级,这事儿就好理解了》让“混子曰”在一众公号中脱颖而出,得到了第一笔投资。2015年,陈磊辞职创业,开始专心打理公众号。从公众号内容创作到“半小时漫画”系列结集成书出版,混知逐渐由自媒体转型为运营知识产品的公司。
“我们是一个做知识传播的团队。”陈磊将经过近两年时间筹备的混知书店开业,视作“混知”的又一个里程碑,“这意味着我们从线上真正走到了线下,有更多业务拓展”。在陈磊眼中,“混知书店”虽然叫书店,但不完全是一家书店,他更愿意把这个空间视作知识漫画创作体验中心,一家“画知识的书店”,“除了买书、看书、喝咖啡,作为一家创作者开的书店,我们更想让读者看到创作是如何进行的。”
在上海中心大厦地下一层将近2000平方米的空间中,依次分布着“混知小酒局”——这是一家拥有“书房”和“画廊”的湘菜馆;“混知快闪”——这个方盒子空间正在举办第一个展览“中国的恐龙明星:赵闯和杨杨科学艺术展”;“混知书店”和可以容纳150个座位的“混知小剧场”。
“跟我来,我是书店的包工头。”跟随混知另一位创始人罗润洲逛店,这位同样曾是汽车设计师的理科男是陈磊在西工大的师兄。从餐馆到快闪区,再到书店和剧场,这是一条完全打通的动线。同时,每个区域又有各自的景致。“希望无论是来吃饭还是来看展览或是到书店的人们,可以对其他区域产生兴趣,同时又不希望让大家一眼看透,借鉴了江南园林的一些手法,移步换景。”罗润洲说。
若是从书店正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科技感十足的“混知小宇宙”,这是“混知书店”的会员区,到店读者可以通过小程序自行设计属于自己的“混子哥”风格头像,免费得到一枚徽章。左手边最高的书架被命名为“半小时漫画大厦”,陈列了已经出版的30余种“半小时漫画”系列。靠墙一整片书架打破了传统的图书分类,而是给出了解决一个个问题的“混知书单”。书店里还有随处可见的漫画卡片,希望让读者在30秒内学到一个小知识。
就连“混知咖啡”的咖啡杯也有玄机。揭开咖啡杯上“一切不明白,从此撕开”的标签,关于咖啡或茶饮的小知识等着你。比如黄金熟普,这是一种后发酵黑茶。那么,发酵是怎么一回事?简单易懂的几幅漫画讲解了茶叶发酵的过程。
“混子哥的书单”开放混知团队的1000本书单给读者,每月替换;“混子哥的朋友圈”展示其他知识类创作者的作品——“混知书店”希望做到“无处不在地传播知识”,更大的突破是把混知团队的选题会搬到书店里。“混知做的不仅是书,还有音频、视频可以体验,我们更想把一种学习的理念贯穿到实体空间里。”陈磊说,很多人都有一个经验,读完一本书,不太敢说自己学到了什么,如果能把书的内容清晰完整地说出来,才有底气说学会了。“看得懂、记得住、说得出”,这也是混知团队做科普的黄金标准。“未来,我和团队会把一部分工作挪到书店,对外开放,尤其希望小读者能来这里看看我们的选题会,大家是如何学习、梳理知识,再把它画成漫画,讲出来的。”
在混知的用户调查中,8至15岁青少年是“半小时漫画”系列的主力读者群。在混知书店,从学龄前儿童到青少年读者,同样是书店希望辐射和影响的主要人群。“混知宝宝”区里有丰富的绘本,“混知新少年”区是未来混知团队搬来工作现场的区域,“混知小画室”教读者如何用iPad和纸、笔“画知识”。“画下来的知识可以成为小读者到店消费的奖励。我们希望开一家2.0版本、更具交互性的书店,让它成为传递混知文化的一个窗口。”罗润洲说。
文创区同样有混知风格,可以定制混知头像的文创品在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拿到。两辆玩具汽车可以“订制”混知贴纸,不经意间透露出两位创始人的汽车设计师背景。“混知小剧场”在这条动线的尽头,开业当天下午就举办了一场“让知识流行起来”主题交流,本月已有多场演出安排。“这是一个知识性的剧场,不仅是混知团队,也是其他知识类作家、文化名人的舞台。同时,混知也会在静态、以漫画为主的知识科普基础上,开发脱口秀、音乐剧或其他表演形式和剧目。”罗润洲介绍。
“2009年,上海接纳了一个刚刚毕业的穷小子,让我在这座城市有了生活。后来,在嘉定区扎根创业,给了我们梦想和理想。现在横跨整个上海,来到上海中心大厦开书店,希望为‘上海的中心’增加更多文化属性。”陈磊说,“我们很有信心,让混知书店成为上海中心的一个亮点、浦东的一个地标,更希望它未来有可能成为上海的一张名片。”
文并摄/上观新闻记者 施晨露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