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需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8-27 21:00

“今年以来,受到产业链供应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国际原油价格构成的不确定因素,全球汽车产业增长乏力,但是我们高兴地看到新能源汽车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电力驱动、智能网联、低碳出行等先进技术相互赋能,已经成为汽车产业链和产业整体增长、促进转型的重要力量。”8月2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在2022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

万钢在演讲中首先提到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成绩。

他指出,今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成绩显著,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增长的趋势来看,2022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已经超过了422万辆,同比增长66.3%。欧洲地区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在上半年达到109万辆,同比增长8%左右;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也是快速提升,同比增长66.76%;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一直保持快速增长,销量今年上半年达到260万辆,同比增长115.58%。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辆。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去年市场渗透率超过10%,以后新能源汽车加速迎来转型升级的市场化发展。今年,上半年的市场渗透率达到21.6%,估计今年会持续发展势头,保有量超过1100万辆。

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的需求同比增长超过100%,达到340GWh,预计2025年增长到1TWh以上,动力电池将进入TWh时代。估计到2030年,在各国减排承诺的推动下,电池产量会提升到3.5TWh,整个市场的规模将超过250亿美元。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加速落地,高精度传感器、车用软件等需求持续提升,预计2030年市场整体的规模有望接近470亿美元,并将支撑构建智能共享出行的新业态,带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过,万钢也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同样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首先,受多重因素影响,产业链供应链还是出现了一些断点和无点。锂、钴、镍价格猛涨,供应不足,芯片短缺的局面还未完全缓解,如何实现稳价保供,促进产业链的供应畅通,它将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热点。与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态势相比,充电站、换电站、家庭网络、车路协同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显得相对落后。新能源汽车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市场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还是在东部和南部大部分领域,广袤的东北和西北发展还远远不足,这种不平衡的现象需要高度重视。

第二,要统筹推进,构建全面电动化发展新格局。要加快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普及,要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合力开发全固态电池和新体系电池的研究基础上,还要提高充电效率,满足全气候、全场景使用需求。实际上在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发展比较慢,主要还是纯电动汽车不能满足高反和远程需求。

他指出,今年上半年,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超过了纯电动增长速度,所以要统筹推进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协同发展,要重视混合动力技术在实现碳达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要推动内燃机与电驱动技术结合,提升内燃电力驱动系统电气化和高效率水平,要通过与智能控制融合,比如说自动识别电池系统SOC状态,实现车载补电时的最佳效率,结合导航定位,可以辨识汽车在城里运行还是郊外运行,这样就利用实施纯电运行达到近零排放等等。

万钢还表示,面向市场,要推动新能源汽车普惠性支持政策的稳定性。

“国务院常务会上决定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车船税和消费税,保持了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长期稳定。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响应国务院号召,加快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特别是加大在使用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万钢说。

在城市实现更大范围推广的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普及。同时,要加快推进氢能燃料电池为重点的商用车电动化。

商用车的保有量在总体汽车保有量占比大概在12%左右,但是它贡献总的碳排放量占55%。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仅为5%,其中中重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4%,远低于乘用车市场渗透率,电动化转型相对滞后。

但是,今年北京冬奥会、残奥会实施大规模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运行,将近1200辆氢燃料电池用车,所用氢气全部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实践证明,燃料电池汽车冬季零下20度情况下应用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

同时,在各部门共同协作下,京津冀、河北、河南、上海、广东都建立了一批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示范运行,运行车辆超过1万辆,主要是以大客车和物流车以及货运车为主。

“在这样的示范态势下,我一直在考虑后续是不是要进一步把这些示范区联系起来,构建成一个跨区域连通氢能高速公路的综合示范县,以重大的示范工程加速燃料电池商用车跨区域推广应用。据我所知,我感觉到石油石化企业、商用车重型车企业对这点都很感兴趣,所以我们有必要推动一个更大范围当中的示范运行。”万钢表示。

在低碳时代所用的能源载体主要是氢能和电力,它们具有能源多样化、驱动高效率、运行零排放的特点,所有可再生能源可以应用到各个交通形式。所以有必要构建氢能和电力清洁获取、运输、存储、按需转化、高效运行的新型车用新能源系统,也就是车能结合,推动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效应。

到2030年,估计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移动储能潜力将达到5000GWh,所以电动汽车既是运能体,又是储能体。所以,它将一方面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同时由于电动汽车大多数都是在城市里运行,可以为电网补电,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稳定性,我们要共同加速车用能源以新能源为主题的新型电力系统相融合。

智能驾驶方面,万钢指出,要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加快智能感知的融合,多域协同控制、智能线控底盘、车载机载系统,也就是车路云系统一体化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要适应超前的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智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

第三,深化合作,共建协同发展绿色新生态。

万钢指出,当前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有一些问题,首先要共同加强电池材料资源开采、提炼技术创新,镍、锂等大宗商品交易管理领域合作,保持供应链安全稳定。其实前些年在工信部推动下,中国已经建立了电动汽车、生产、废物再利用和回收再循环闭环的运行系统。当锂价格和镍价格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为回收电池材料资源提供了机遇,所以我们要共同推进电池材料资源回收利用的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推广,提升产业链资源回收利用的水平。

近年来,由于电动汽车渗入,汽车芯片供应趋于紧张,我们有必要协同推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从过去分布式架构向现在跨域集中式的转变。车规级芯片要更加功能集成和高范围的转变,通过技术架构转型升级,解决车规级芯片供需,推动车规级芯片整体转型。希望今后汽车的发展能够和芯片发展、信息产业发展同步起来,这样就彻底解决车规级芯片的供应问题。

与此同时,还要构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道路、能源互联网、智慧城市管理、大数据应用、信息安全等产业的融合平台,实现汽车、交通、能源、信息多领域融合的新型产业。

“只要我们共同构筑汽车、交通、能源、信息多个领域融合的产业生态,汽车产业结构会跨越过去以能源、交通以及智能化领域结合的障碍,这样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汽车产业规模会变得更大,涉及面会更多,会形成新的、更好的产业结构,扩大汽车产业就业规模。”万钢说。

他表示,我们要促进全球汽车产业碳排放政策标准体系协同,所以我们有必要首先共同探索整车和动力电池等重点零部件和产品低碳标准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它最基础的工作就是碳排放的计算、碳足迹的寻迹等基础算法的互通、互认和共享。我们要加强全球汽车产业在碳排放管理、碳减排等领域的对话交流,促进以公平、科学、透明为原则的国际汽车贸易低碳管理协同机制。

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架构在变化,结构、内涵都在产生深刻变化,我们有必要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循环利用等环节通过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促进全球汽车全产业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新阶段,它需要我们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凝聚合作发展的共识,包括提升电动汽车环境适应性、安全性、经济性,包括统筹推进内燃电力驱动的高效化、电气化转型,带动内燃汽车的发展,包括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商用车跨区域推广,推动构建车能融合、车网融合的新发展模式,合作建立可持续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新体系,共筑协同发展的新生态,持续壮大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率先实现碳中和做出积极的贡献。”万钢最后表示。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
经济日报 2024-03-14
2024年我国将贡献全球新能源汽车60%销量
科技日报 2024-01-04
新能源汽车直面“技术壁垒”
经济参考报 2023-05-28
稳发展、谋突破、抢先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观察
新华社 2023-04-06
多部委“剧透”新能源汽车产业下一步政策动向
上海证券报 2023-04-03
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优势凸显 国际巨头频频“牵手”产业链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2-10-20
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开幕 新能源车成全球经济新增长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28
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