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7月19日举行的介绍十年来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成效的新闻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表示,清华大学将加快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的研发与上市,助力中国药物研发迈向原始创新时代并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据曾嵘介绍,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清华积极响应,围绕新冠病毒的诊断、治疗和防控、康复,布局组织了18支科研突击队。由自主科研计划启动了紧急支持,校基金会设立了“春风基金”给予持续支持。
两年多来,清华的抗疫科技成果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应急管用的成果,部分成果已经服务于抗疫一线,例如张林琦教授团队领衔研发的新冠病毒抗体组合药物去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上市,7月7日首批抗体药物也实现了商业放行,在医院里可以使用了。此外,清华医学院刘鹏、药学院白净卫、生命学院王建斌团队完成了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有场馆内的现场应用。清华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团队还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截止到今年4月底累计接听5万多次电话,危机干预案例387例,还研发了线上自助的心理测试和康复平台,累计使用人数达到32万人次。
今年随着科技抗疫进入新阶段,清华大学通过专家调研访谈确定了未来科技抗疫的几个重点方向。一是更快速准确的感染检测技术。二是更高效的流行病学调查方式。三是防感染效果更强的疫苗技术。四是低成本有效药物的开发技术。五是疫情防控社会效应评估技术。学校也在多渠道筹集资金,长期稳定支持科技抗疫工作。
目前,清华药学院何伟教授和化学系刘磊教授团队与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合作,建立智能新药研发跨院系合作团队,助力我国药物研发迈向原始创新时代并进入世界第一梯队,加快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的研发与上市。此外,学校还大力支持抗疫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及时促进成果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