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人头顶儒冠,身披道袍,脚穿佛家鞋。”
儒,佛,道三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着我们处世的心态。
正如禅宗六祖诗中所写:“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李白也曾写过:“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如此磅礴的气势怎能让人不动容?
在诗词中,有一类禅意诗词,饱含深深的哲理,明心见性,读懂受益一生。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领略古人们将“禅意”融入诗中的风采吧~
《无题》
唐·鸟窠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曾给贾宝玉念了一段偈语,其中有一句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人生大抵就是这般,一生都在追寻着,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命题。
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本来就是虚无缥缈,忙碌的一生像是南柯一梦,与其去计较生活中的得失,不如过好当下每一天。
《赠质上人》
唐·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摒弃世俗纷纷扰扰,像僧人那般不为外物所累,做人坦坦荡荡,这样就会快乐许多。
《六祖坛经》有言:“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人生真正的修行,眼睛不会紧盯世间别人的过失,而是看到别人的过错反观自己的言行。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儿时读此诗,只觉琅琅上口,尤其是那一句“天光云影共徘徊”,曾在平坦的湖面,天井的荷缸,得见如此曼妙仙境,幸甚。
直到人生庸庸碌碌几十载,走过高峰,行过低谷,再读此诗,方知后面两句实为至理。
“源头活水”,或许是一把吉他流淌出的音乐声,或许是一日不读书便觉虚度的习惯,或许是每时每刻自律的汗水。
这一泉活水,映照着我们的初心。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人生就像有去无回的列车,别等到尘埃落定只留孤独。
与其自怨自艾,倒不如收拾好心情,重新上路。
人生苦短,我们要笑对风雨;生活不易,我们要善待自己;生命宝贵,我们要学会爱惜!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花谢花开为岁月,有苦有乐是人生。
正如每片溪云都无法常聚,每座山峰都会有沟壑,每个人的生命也都有低谷。
总有些苦是无法避免的,与其逃避,不如坦然面对。
没有永远风平浪静的人生,但云聚云散,潮起潮落,却也都是风景。
王国维曾说过人生三境界:
第一层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层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层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唯有经历过朝朝暮暮,寻寻觅觅之后,才知道人生最好的风景,不在远方,不在他人,而在于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无论上坡下坡,无论高山流水,终其一生,我们所有的前行,不过都是为了完成自我。
想清楚这点后,有太多事,可以豁然。有太多得失,不会在意。有太多纷争,不会过心。
余生,愿你我都能做个豁达之人!
*文章内容综合来源于网络,编辑:安歌。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