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对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充满期待:写作文前,他会把手洗干净,把指甲剪干净,换上正式的衣服,坐在书桌前开始动笔。这是这位作家独有的“高考仪式感”。他叫韩浩月,他将自己二十年来写作的高考作文,收录到新书《文章之韵》中,希望通过对高考作文的总结,为考生提供经验借鉴。
又到一年高考时,6月7日上午的全国高考语文刚刚结束,韩浩月就从媒体披露的高考语文试卷里挑选自己喜欢的考题,进行作答。他挑选的是天津卷有关“烟火气”的考题。“这个感性,贴合我的风格。”韩浩月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阅读完材料,从上午11点半开始写,用时大约30分钟,写出了一篇989字的作文。
“这是对疫情期间生活缺失的那部分的感慨,两三个月见不到街、人、烟火气,当这些重新回来的时候,觉得往年很平常的这些无比珍贵。”韩浩月坦言道。
相比数理化,人们为何更加关注热议高考作文?韩浩月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写作”是一件门槛比较低的事情。“写作并不高深,简单来说就是‘说话’,以说话的方式把想表达的内容表述出来,就是写作。”在他看来,真正大师级作家的写作都比较口语化,他们会将自己的生活、思想汇聚成口头表达,再用文字体现出来,传递给读者。
韩浩月还认为,“怀旧”是另一个原因。高考作文让大家回想起当年参加高考的情景,人们通过讨论高考作文,回忆上学时的美好时光。“高考作文为人们提供了表达观点的机遇”,大家在讨论作文的过程中寻找共同语言、折射内心对现状的看法、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点。
附:考题选择:天津卷
原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者:韩浩月,作家、评论人,未参加高考。
最近每晚都去家附近商场边的一条小街闲逛,着了迷一般。巷子长不过两三百米,店铺不大,每家每户紧紧挨在一起,霓虹招牌错落有致,经营内容也大不一样,有饭馆、小酒吧、超市、蛋糕店、花店、宠物店……有时逛一遍还不够,要来回多走几遍。
我对手里领着的小朋友说,香港、澳门有许多条这样的小街,这条,是属于我们的小街。这样说的时候,几家饭馆门口冒出的热气、香气涌了过来,这一瞬间仿佛五官全开。我继续对小朋友说,要照顾好这些店,保护好这些店,离开了它们,生活会少许多滋味。
大口呼吸小街上弥漫的气味,身体里的古老基因在被不停地唤醒。脑海像《瞬息全宇宙》这部电影的画面一样,不停快速切换着一些记忆与场景,我想抓住其中的几个片段,但却需要花费不小的力气,有关炊烟、食物、人群、拥抱与爱等等,变得不必再那么具体。唯有此刻,如此真实,让人眷恋,不舍得它消失。
这个时刻,让人觉得充满了安全感,一条小街就是“全世界”。
我想起童年时的乡村,天色将晚暮色四合时,怕黑胆怯的儿童纷纷拔脚奔跑,他们奔往的方向,无一例外都是冒着炊烟的地方;我想起少年时打着手电筒阅读《聊斋志异》,每每看到“人烟”字眼,胆战心惊的感觉便会被驱散……
现在我觉得,成为那些野心勃勃征战四方的英雄固然值得追求,但守住一小片土地并在此生老病死,也未尝不是无憾的活法。
一个人来到一个地方,不管用什么办法,他生了火,有了烟,于是慢慢地更多人围过来,他们形成了家庭、村落、小镇、城市……城市大了,开始分区,住在某个区域里的人,活动范围慢慢地固定,去哪家早点铺买早点,去哪家菜市场买菜,去哪家餐馆请远道而来的朋友吃饭,去哪家影院看电影……
这些日常,组成了一名普通人的烟火,烟火不散,人的眷恋就会永恒。
我去别的城市,也往它们烟火气最浓的地方走。手里拎满了各个小店里买的东西,假借买东西的机会多和人说说话,更多时候是竖起耳朵聆听分辨那些六七成听不懂的地方口音,偶尔躲在一旁用手机拍下一张张照片……我像个贪婪的收集者,企图把那些面孔、声音、气味,都装进自己的手机里、大脑中,等待需要的时刻,再把他们调集出来,以慰寂寞。
但只要在别的地方多呆几天,就会想念自己家附近的小街。那儿虽然不是故乡的街,但却提供了一种暂时的归属感。我知道,我想把这归属感变得更长久的冲动,和历史上那些一个人从很远地方走来,在一片陌生土地上第一次燃起烟火的人,是一模一样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贺梦禹